红杏飘喷鼻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薄暮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一日一诗词‖点绛唇红杏飘喷鼻香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⑵烟翠:青蒙蒙的云雾。
缕:线。
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⑶朱户:赤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⑷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扭捏的样子。

⑸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⑹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⑺芳草:散发出喷鼻香气的草。
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译文】

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屋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表面却是一片薄暮雨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
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
惦记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表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赏析】

《点绛唇·红杏飘喷鼻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
上片忆往。
红杏翠柳是面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事。
“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
下片思人。
卧对残烛,伤春伤别。
明知“归不去”,仍旧“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登基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造诣。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善于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学写诗词】

《点绛唇·江南春》/庚子年仲春初三

烟柳轻扬,白墙黛瓦丝丝雨。

桃红一树。
嫩蕊萦清露。

燕剪东风,最是关情处,呢喃语。

家山如故,切莫春光负。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足生活。
阅读可以让人得到聪慧启示,让人滋养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