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去世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去世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去世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去世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去世。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落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好的,熊掌也是我所喜好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好的,大义也是我所喜好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捐躯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好的,但我所喜好的还有赛过生命的东西,以是我不做搪塞塞责的事;去世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去世亡的事,以是有的灾害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好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取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去世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往返避灾害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取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取;采取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害,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取。由此可见,他们所喜好的有比生命改名贵的东西(那便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去世亡更严重的东西(那便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大家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损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去世。可是歧视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管;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托钵人也不愿意接管。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管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汉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去世也不愿接管,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管了;先前(有人)宁肯去世也不愿接管,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管了;先前(有人)宁肯去世也不愿接管,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汉感激自己却接管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滞了吗?这就叫做损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唐雎不辱义务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父老,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师长西席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师长西席也。”
【译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父老,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师长西席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师长西席也。”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算夜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不雅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旁边,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忙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村落役夫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存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村落夫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境遇之盛而骄村落夫者,岂知予者哉?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由于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清偿。景象冰凉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缮写完后,赶紧清偿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本。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讯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严密,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以是我虽然愚钝,终极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隆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良久才暖和过来。住旅社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喷鼻香囊,光彩光鲜,犹如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倾慕的动机。由于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以为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恳和艰辛便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迈,没有什么造诣,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彩,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讯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伙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忙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讯问而不见告,求教而无所收成的了;凡是所该当具备的书本,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风致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便是存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差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夸奖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天子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付学习很存心、刻苦,这可以称作长于学习者吧!
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困难见告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理解我吗!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日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熏风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勾留的意思。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从四面纷纭响起,层峦叠嶂里,烟雾弥漫,残阳西沉,一座孤城牢牢关闭着城门。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只听羌笛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富丽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天子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叮嘱消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赖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不雅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日在沙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齐心专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落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隽誉。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尘凡,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竹篱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样平常。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打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斟酌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实在,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尘凡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以为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以为。过了一下子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赛过马,怕什么!
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生平。
略带寒意的东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转头望一眼走过来碰着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顾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顾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不雅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业绩,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性是,清光更多。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羽觞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彷佛故意陵暴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荡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玉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提高。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落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捐躯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要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情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屈服您的。”鲁庄公说:“敬拜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纵然不能件件都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通情达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许可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敕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弗成。”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敕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弗成。”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降服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缘故原由。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绝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逝而我军的士气正盛,以是才降服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形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看见他们的旌旗倒下了,以是决定追击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描述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俏丽者也。忌不自傲,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嫡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旁边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不雅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敕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降服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边幅俏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俊秀?”他的妻子说:“您俊秀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俊秀?”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谈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俊秀?”客人说:“徐公不如你俊秀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俊秀;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以为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颂我,是由于偏爱我;妾赞颂我,是由于害怕我;客人赞颂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俊秀。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俊秀。如今齐国的国土周遭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旁边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
威王说:“好!
”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责怪我的差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差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往后,有人纵然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便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算夜雨,道不通,度已失落期。失落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去世,举大计亦去世;等去世,去世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去世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去世,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骇。旦日,卒中每每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落期,失落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去世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去世即已,去世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主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去世,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司帐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陈涉)停滞垦植走往田埂上(安歇),惆怅怨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不要彼此忘却。”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公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谪戍的军队,并担当屯长。适值碰着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负约。负约按照(秦朝的)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亡命(被抓回来)也是去世,发动大事(指叛逆)也是去世,同样是去世,为国事而去世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良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天子,应该立为天子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由于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表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去世了。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去世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托辞是公子扶苏、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倡导(反秦),应该有很多相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精确。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并且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还是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到那条鱼煮着吃,创造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认为这件事怪异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往驻地阁下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子罩着火(伪装鬼火),学着狐狸鸣叫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称王”。士兵们夜里都错愕恐怖。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评论辩论,都对陈胜有所把稳。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中屈服吴广差遣的人很多。(一天)率领(戍卒)的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他,借此来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剑拔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去世军官。陈胜帮助他,一齐杀去世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调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负约就应该杀头。纵然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边而去世的人本来便是十之六七。再说大丈夫不去世便罢,去世就要(干大事)取得大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所属的人都说:“屈服(你的)号令。”于是(他们)托辞是公子扶苏、项燕的军队,为的是允从公民的欲望。(他们)露出右臂(作为叛逆的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被杀去世的)军官的头祭天。陈胜自主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叛逆师)攻陷大泽乡,网络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蕲县攻陷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行军中又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叛逆师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叛逆师作战。(守丞)不能取胜,被杀去世了,(叛逆师)就进城盘踞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敕令调集掌管教养的乡官和当地著名誉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和当地著名誉的人都说:“将军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暴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就(被)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当地郡县主座,杀去世他们来相应陈涉(的号召)。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落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横行霸道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因此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因此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蔼,利害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是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以是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嗟叹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去世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奔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请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以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效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阔别,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首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期间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沙场上忠实有志的将士们不平不挠,大概是他们回顾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知遇之恩(作战的缘故原由),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该当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甚至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剖断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道严明的管理,而不应当有左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老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实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往后再去履行,一定能够填补缺陷和疏漏之处,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和品行善良公道,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夸奖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榷,就一定能使军队联络齐心专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以是兴隆的缘故原由;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以是衰败的缘故原由。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评论辩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嗟叹酸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老实、能够以去世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赖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浊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由于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落身份委曲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见地,我因此十分冲动,就答应为先帝奔忙效劳。后来碰着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管任务,在危急患难之间奉行义务,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干事小心谨慎,以是临终时把国家大事请托给我。接管遗命以来,我早晚忧闷嗟叹,只怕先帝请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甚至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以是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革锄奸邪凶暴的仇敌,规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首都。这便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推敲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供献忠实的建议,那便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任务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请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处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落;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搜聚、讯问治国的功德理,采纳精确的辞吐,以回顾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本日(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宅兆。”走到家门前瞥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抱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下子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景象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东风吹来,彷佛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软弱。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一直,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瞥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犹如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期,做了三军统帅。他能霸占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仇敌低头和屈从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假如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
过单独洋
宋·文天祥
辛劳遭逢起一经,兵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出生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单独洋里叹单独。
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
【译文】回忆我从前由科举入仕历尽辛劳,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夙夜迟早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单独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单独。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永生不去世?我要留一片爱国的赤心映照史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犹豫。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西岳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彭湃。潼关外有黄河,内有西岳,山河雄伟,阵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虑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由,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耐劳;一朝灭亡,百姓依旧耐劳。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去世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译文】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超越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饿去世家乡是我的欲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乘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来戎马倥偬颠沛四方,今日反清事泄身陷罗网。风光无限的山河都在堕泪,谁还说天地之间无比宽广?我已经知道即将面对去世亡,却依依难舍生我培养我的故乡。我去世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看到后继者高举战旗让它在空中飘扬。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瞥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波折,到现在遗留的仇恨像烟雾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来源:文章内容图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互换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