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大家,如下内容是我上周在“2019夏-启德文书老师互换分享会”上的发言,记录下来备查;也给大家读着玩儿;
- 中间夹杂的图片便是我当时的PPT截图;
- 文章挺长,可能很烦,不妨收藏或复制粘贴,有空再看。
择要:
如果你嫌弃文章太长太啰嗦,如下是一个简明版本:
留学文书主要却不随意马虎出彩。如何才能使别人乐意阅读我们写的东西呢?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要素:
1. 谢绝一定精确的主题:开释冲突;
2. 以intention和obstacle来展开内容;
3. 以严格的金字塔原则来梳理构造。
事实上,这不仅是文书写作的哀求——这险些是所有哀求戏剧性张力的笔墨写作的哀求。
正文:
0. 引
文书是出国留学申请的必备材料。广义上说,她[1]包含一系列的笔墨材料:一样平常国外学校都会哀求学生供应:简历(Curriculum Vitae/ Resume)、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Intent/ Statement of Purpose)及推举信(Recommendation Letter);分外一些的,学校亦可能会哀求学生供应短文(Essays)、论文样文(Writing Sample)、研究操持(Research Plan/Research Proposal)、学习操持(Study Plan)、动机信(Motivation Letter)等等。 狭义来讲,文书常指的因此上材料中自由度最高却也最难出彩的“个人陈述”。
事实上,只管详细的文书写作哀求千奇百怪,但其核心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向招生委员会展现除成绩(包括学科成绩[2]及标准化成绩)及简历之外的自己。值得把稳的是,文书并不是独立的材料,她与其他材料应构成清晰的印证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如下环境的尴尬指数有多高:“在文书中炫耀自己常常彻夜阅读英文文献——而标准化的托福、雅思或GRE阅读成绩非常一样平常”,亦或是“强调自己对数学有难以抑制的激情——结果学分成绩单上的高数成绩惨不忍睹”等等。真是尴尬啊。
实在,险些所有的硬性指标都该当在成绩单与简历等材料之中被提及了——假如真存在主要的经历在简历之中未被提及,则无疑是简历的失落职。以是,文书紧张的动作不是罗列,而是说服:她须要通过事例或者故事,令人信服地呈现申请人的品质/性情/特点。
只管每个人的特质都不太一样,但在文书中最被喜好的特质有两个大类:一类是“学术美德”,另一类是“圣经美德”。前者是成为最精良的科学家该当具备的基本特质:梦想(Dream)、勤奋(diligence)和团队(Team),后者则是西方人在圣经中最常被提及,也是深入西方人文化骨髓的性情特质:诚信(Faith)、希望(Hope)、慈善(Charity)、正义(Justice)、年夜胆(Fortitude)、节制(Temperance)、节俭(Prudence)。
让我停顿一下,由于以上的这些内容都太过大略了,没啥意思:谈论“什么是文书”,属于初阶的内容;谈论“文书中该当写申请人的什么特质”,属于中阶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些更加刺激的内容吧:如何才能使别人乐意阅读我们写的东西呢?
我猜你会赞许我的这个不雅观点:留学文书虽然极度主要,但却也越来越难以出彩了。在这个把稳力极度匮乏的时期里,想要确保招生官逐句读完材料都不随意马虎,又该如何才能使文书起到“打动人心”的浸染呢?或者更直接地说:如何才能使别人乐意阅读我们写的呢?有三个值得把稳的要素:
1. 谢绝一定精确的主题:开释冲突;
2. 以intention和obstacle来展开内容;
3. 以严格的金字塔原则来梳理构造。
1. 谢绝一定精确的主题:开释冲突
每篇文章当然都有主题,即便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剧作家王佩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李尔王》的主题是“盲信带来毁灭”;
《麦克白》的主题是“野心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是“伟大的爱情降服统统,包括去世亡”;
《窦娥冤》的主题是“无辜者的冤情终将平反”;
你写得不足好,由于你离主题不足近。便是这么大略。
但说来随意马虎做来难,一个好的主题并没有这么随意马虎得到,特殊是在写文书的时候。在现今这个把稳力极度短缺的时期里,想要捉住别人的把稳力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儿。因此,我对付主题的建议首先是一定要放弃利用“明显精确”的主题。
这个不雅观点听起来有点儿怪怪的,但道理实在很大略:那些明显精确的话,是如此的不言自明以至于读者根本不须要被说服,也就压根儿不打算连续存心阅读。很多同学在写文书时,喜好单独写一个段落来强调自己所申请学科的主要性。譬如学化学的同学就喜好说——21世纪是化学的世纪——废话!
还用你说?!
看你文书的那些招生委员会的老头儿老太太们,哪个不是这样认为的?还须要你来说服他们?有谁会想看你写的这个段落呢?对不起,有点儿激动了…
以是主题句,该当是一个须要被阐述的不雅观点——如果原来的主题不是这样的,也得努力地改造成这个样子。凑巧我还是个教书匠,让我举一个传授教化中的小例子。
在上课时,我常常会反问学生们:
“大家有没有在努力地考试测验把题目做错?”
这时候学生们的反应都是:
“老刘是不是犯糊涂了?或者是不是涌现口误了?怎么会有人主动地努力去把题目做错呢?”
然后我会进一步地进行阐明:
同学们,我可没有涌现口误啊,我真的希望大家平时在做练习的时候,都在努力把题目做错而不是做对。由于平时做题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不是寻求一个做对了题目的假象;相反,我们的目标是极尽可能地把题目做错,以便最大程度展现出所有可能存在的知识点漏洞。如果我们在做某个题目的时候,明明还有知识点不明确,却把题目给蒙对了,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够担保考试那天也一定能够蒙对类似题目呢?
以上这段论述在抓取学生把稳力上的效果,要显著好于苦口婆心地说服学生“好好学习,每天向上”。那些显而易见精确的话不会引发听众的思考,而那些真正有吸引力的话则每每会让读者先愣一下,再恍然大悟,心悦诚服。
因此,如果现有的主题是明显精确的,咱们就要考虑通过各种方法来改造主题句了:一个可能故意义的方法,是试着通过“how to”的问法来改变陈述办法。
譬如要“只管即便将考试题目做到满分”,便是一个明显精确但缺少吸引力的主题,在改成“how to”的形式之后就变成了“如何将题目做到满分”,这就哀求学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但只说“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也显得很空洞,这就进一步哀求学生“碰着不会的知识点时都花心思学习”,然而这个哀求还是不足详细,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点,学生须要“珍惜每道错题”,也便是“努力把题目做错”。这个有趣的主题句也就被塑造出来了。
在上面的笔墨中,我们既谈论了留学申请文书中反面的例子,又举了留学考试传授教化中正面的例子。实在当我们引申开来说,对付conflict主题的热衷,是我们人类的本性。我们险些在写任何作品的时候,都该当牢牢地记住这一点,无论中文英文,无论主题素材。让我溘然放飞自己,分享一些中文诗歌中更为戏剧化的迷人案例。
1)明晃晃地把conflict写出来,当然没问题,譬如:
《陶者》 by 梅尧臣[3]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是一首通过明晃晃的冲突塑造,让热烈的感情直插胸口的厉害诗歌。前半句描述制陶者“用尽了门前的泥土却也住不上有瓦盖的房屋”;下半句比拟富人们“十指不沾泥,却能住在高楼之中”。当然,这事实上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常常被称为\"大众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大众。譬如“屠者藿羹,车者步辇儿,陶人用缺盆,匠人处狭庐”[4],都是类似的情景。
2)暗地里把conflict呈现出来,当然也没有问题,譬如:
《夜归》 by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5]行,
冷燐[6]依萤聚土塍[7]。
村落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夜已经深了,回家的人手里拿动手杖前行;
看不清前路,只能依赖田埂的磷火萤火虫;
到了村落上,月光很暗淡而且泥路也很滑;
幸运的事是,竹窗中能漏出补衣时的灯光。
这首诗千古流传:为了暗地里凸显“补衣灯”的通亮,墨客在前面絮絮叨叨地说了好多漆黑难熬痛苦的场面:又是倚筇行,又是冷燐依萤聚,又是月昏泥径滑。所有的不爽在末了一刻,都被补衣灯给照亮了。
3)实在太美好看似毫无冲突的时候,也能硬生生造出些conflict来:
《闲居初夏昼寝起》 by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8]。
《闲居初夏昼寝起》显然是一首令人妒忌的诗歌,你看他说:
梅子有些酸,把牙齿都给酸倒了;
透过窗纱能看到芭蕉叶的层层绿色;
睡醒了之后,心里没有装着什么事儿;
清闲地看着户外的儿童玩耍,考试测验去抓取柳花。
昼寝是一个奢侈的习气,当代人很难拥有。即便想睡,手机之神[9]也不会许可啊。而杨万里不但昼寝了,还在昼寝时吃吃东西看看风景,居然还故意嫌弃吃的梅子有点儿酸。如果读到这里你还不能感同身受他那炫耀的小感情,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你微信朋友圈里的那些:
东京这家米其林餐厅的蛋糕也太甜了,不推举哦;
好久不磨炼了,100kg的杠铃才推了3组就弗成了呢;
我就说不让他乱花钱,非得给我买卡地亚的钻戒,唉;[10]
… ...
以上的这些句子实在很好理解:当我们准备描述高兴的环境时,每每要在个中增加描述不高兴的环节,才会使得高兴更加高兴。
哈哈哈哈,让我总结一下下:如果想要吸引人,当然可以1)明晃晃地把主题中的conflict描述出来;却也可以2)暗地里地把主题中的conflict比对出来;乃至可以主动地塑造一个3)嗔怪式的conflict。
回到我们对付文书写作的谈论。我想大家都会开始思考自己所处理的文书中的案例:我面前的这个孩子,他有什么特殊之处?他的人生轨迹之中存在着什么特质?现在材料中所呈现的主题是否如此伟大光明精确以至于都没有人乐意阅读下去了?材料中有没有令人难以第一韶光赞许,须要细细琢磨的要素?我该明晃晃地写出来,还是暗地里地呈现,又或者是干脆主动地塑造一个?
2. 以intention和obstacle来展开内容
我们之前曾谈论过,如果我们的文书内容只是大略地对过往经历进行罗列,则毫无存在的必要:由于罗列应是简历的核心任务。以是实质上,文书的目标是呈现一个动人的故事/事例。对付一个故事来说,强大的intention和逐一开释的obstacleS,才是牵引着读者乐意不断阅读下去的动力。
1)intention的开释
“It’s not until you introduce the intention that you’ve really begun the story.”
Intention的开释,首先要快、不等、不故弄玄虚。事实上,一个故事直到开释出intention的那一刻,才算真正开始了。当然,不同的作品实在该当有着不同的开释intention的节奏,而不雅观众的预期(耐心)和乐意给作品的韶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释intention的机遇。譬如,如果是一部美剧,每每可以等到第一季第一集的结尾部分,才正式地开释完全的intention;而如果是电影,则一样平常会在前20分钟就先容清楚;可当我们在进行文书写作时——做一个不令人愉快的类比——实在我们很大程度上和脱口秀类似,每每须要在最开始的两三段话,就把强烈的intention开释出来,把读者(招生官)捉住。否则,我们也就再没有机会了。
以上的阐述太空泛了,让我来举一个文书中可能碰着的具体例子:
“20XX年,我参加了一个全国大学生[11]的数学建模比赛,这个比赛超级超级难,我在这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提高了多少多少的能力,真是一段巴拉巴拉的经历啊……”
以上的文书内容实在很常见,但却是极度糟糕的内容呈现。由于如果仅仅是要描述一段参赛经历,为什么不大略地在简历中罗列出来就好了呢?以上的这段描述最大的问题便是毫无Intention可言。为什么必须要参加这个比赛呢?只有把这个问题阐明清楚了,并且强度足够大,才能推动着读者连续往前阅读啊。
由于想磨炼一下自己?
这个情由是最为常见的情由,却也是很懦弱的情由。
- 为啥非要磨炼自己呢?是游戏不好玩儿了?还是篮球不足刺激了?还是美剧不好看了?
- 而且,干点儿啥不能磨炼自己呢?为啥非要参加这个比赛呢?
- 有了这个比赛,还带给你一点儿啥意想不到的收成?学分更高?友情?乃至爱情?才使得这个比赛变得如此不可替代?
把稳,要想加强案例中intention的强度,就须要我们反复多各处熬炼素材,不断进行压迫式的反问,才能挤压出一个真正强烈的intention。关键词是挤压、是熬炼、是反问。
2)obstacleS的开释
我们有了要想做某件事儿的intention,自然要有obstacle,而且须要是obstacleS。总不能是想做啥事儿,一下子就做成了。回忆起上一节中描述的“全国大赛”的案例,可能的obstacle包括但不限于“备赛韶光很有限”或是“建模大赛组队很困难,没有办法找到互补的队友”或是“与其他自己想做的事儿冲突”等等等等。
对付obstacles的开释,我的一个小建议是将obstacles逐一开释,这样的文章才会令人有持续的动力阅读下去。事实上这不是什么独门秘籍,我们从小到大所碰着的作品都是这样的。譬如类似如下这个构造的童话故事有很多:
(以下故事是纯临时瞎诌的)[12]
王子和公主美好地生活在一起。溘然有一天,一条恶龙从天而降,将公主一把夺走,消逝在闪电和乌云之中,留下王子惊愕的脸。
然后呢?王子当然要去救回公主啦。但这个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他将会面对什么困难,他连恶龙住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以是他须要去找巫婆,由于只有无所不知但丑陋无比的巫婆才知道恶龙生活在哪儿;而巫婆所要的报酬,是王子的声音。王子只能赞许了,于是变成了哑巴。
然后王子得知,这只恶龙生活在世界中心的城堡,但是要想击败它,必须到东南西北四个国度去探求四颗宝石镶在宝剑上:东边的是暴雪之国,西边的是沼泽之地,南边的是沙漠之丘,北边的是草原之城。王子不能说话,无法向别人阐明,只能在误解中战斗。
当然,历经千辛万苦,王子终于网络了所有的宝石镶好宝剑来到恶龙城堡,创造城堡里面有个亡灵守卫:任何一个害怕得叫出声来的胆小鬼都无法通过亡灵的测试。王子当然也害怕,但他的声音已经交给了巫婆,剩下的只有坚毅的眼神。
末了的末了,王子终于见到了那张着血盆大口的恶龙。王子与恶龙斗争了三天三夜,终于打败了它。[13]
王子和公主又愉快地生活在了一起。
以上的故事显然是我临时瞎诌的,但是大家至少可以意识到:这个故事的intention是强烈的:一开始王子和公主之间的生活有多幸福,恶龙有多令人讨厌,那么王子拯救公主的intention就有多么强烈。这个故事中的obstacles是逐一涌现的:找地址,遇巫师,经商营业,夺宝石,历亡灵,战恶龙,每一个新困难都在老困难办理之后才涌现,并且据此推动着读者连续阅读下去。说实话,假如听众们在最开始就知道了王子将要碰着哪些困难,估计都不一定想要看下去了吧。
童话故事不得不这样做,是由于童话的目标是捉住“把稳力随意马虎极度不集中的儿童群体”——但请相信我,那些阅读我们文书材料的招生官们的把稳力,实在也根本好不了多少。都一个德行啊。
由于前文中我们不断地强调要加强文书中的“intention”,要设置并逐一开释各种“obstacles”,可如果intention写得太过强烈,该如何是好呢?如果文章中的obstacles太多已经没有办法达成目标了,那该怎么办呢?会不会涌现“过犹不及”的情形呢?
完备不会!
如果真的碰着能够将intention过分强烈地描述出来的情形,那我们会更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你的文章了吧;而如果obstacles过分强大以至于没有办法做成功一件事儿了呢?做不到就做不到呗,输了就输了呗。让我多说一句,对付学生们要出国所追求的科研生涯来说,失落败才是科研的常态,能够有“从失落败中学会些什么”的性情特质,才是真正的科研潜力所在啊。我猜你知道,在学术圈里,牛顿被爱因斯坦揍得鼻青脸肿,可刚到了一个新领域,爱因斯坦又被波尔同学按在地上摩擦。要记得,英雄不一定要得胜才是英雄,悲剧也能是触动人心的好故事。
3. 以严格的金字塔原则来梳理构造
现在,文书中有了内涵冲突的主题,也进行了充分地展开而让读者能够被强烈的intention和不断被战胜的obstacles而推动,那么接下来便是梳理文章的话题了。这也是我准备和大家伙儿分享的末了一个小技巧:MECE小原则。
MECE,是指“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大略地说,便是要做到内容上的“相互独立不重叠,不雅观点穷尽不遗漏”。高中老师在讲议论文的时候,常常会提及论述话题,必须“不重不漏”,便是这个道理。一篇严谨的文章内容不应该重叠,而且所有的段落该当能够组成一个完全的主题。
这样说太虚头巴脑了,让我们来试着一起剖析如下这篇小文章。
案例剖析:
TEENAGE SMOKING
Ⅰ. Introduction
Ⅱ. Negative effect one is addiction, not habit
A. first fact related to addiction
B. second fact related to addiction
Ⅲ. Negative effect two is long-term health consequences
A. lung diseases
B. heart diseases
Ⅳ. Negative effect three is the cost to taxpayers
A. how much
B. why is this bad
Ⅴ. Conclusion
这是针对“TEENAGE SMOKING”这一话题而列的文章提要,内容不算难。
第一段是“introduction”,一样平常是给出不雅观点,无异样;第二段说青少年吸烟的危害之一是“会上瘾而不是习气”,接着段内给出了两个事实来进一步论证;第三段说危害之二是“长期来看,势必会影响身体康健”,然后段内详细讲一下肺部和心脏疾病;第四段说危害之三便是“会花费大量纳税人的钱”[14];第五段总结,之后文章结束。
大家认为这个文章的构造如何呢?只管这个文章看上去分段清楚,内容丰富,但事实上,构造逻辑却并不清晰,也并不符合我们所谈论的MECE的原则。首先,它没有做到ME(Mutually Exclusive),段和段之间的关系不足清楚,有交叠的征象:文中的第一段描述的“会上瘾”和第二段所描述的“会造成身体危害”,内容上看似不同却又有交叠;其次,它也没做到CE(Collectively Exhaustive),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去问读者“文章是否把所有吸烟的危害都描述到了呢?”,读者肯定是会摇头的。把稳,读者可并没有任务和责任为作者思考或补充文章内容,反正他读完之后,只要觉得你的文章“彷佛遗漏了点儿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是啥,便是没有讲完全”,麻烦就已经涌现了。(是的,作者和读者之间从来便是这么不公正:我们又不能抓着读者的领子说:你行你上啊…哈哈哈哈。)
问题是,如果我们并没有更多或更好的素材,又该如何描述才能令人以为构造清晰且完全呢?如下修订后的内容是一个选择:
Ⅰ. Introduction
Ⅱ. Negative effect one is individual physical problem
A. lung diseases
B. heart diseases
Ⅲ. Negative effect two is individual mental problem
A. addiction
B. mental decline
Ⅳ. Negative effect three is causing damage to the society
the cost to taxpayers
Ⅴ. Conclusion
新的框架在内容上与原有内容比较,并没有增加任何新素材。第一个分论点改为“吸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此处用“肺部和心脏疾病”的干系内容来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改为“吸烟会对精神造成一定的危害”(此处用“会上瘾”的干系内容来论述);第三个分论点改为“除了对个人造成危害,它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此处用“花费大量纳税人的钱”的干系内容来论述)。
也便是说,新的框架故意分了几个层面,先指出吸烟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进而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危害(这样“身体”和“精神”二者便形成了一种良好对应);接下来又从个体扩展到集体,解释吸烟对其他社会群体造成的包袱。这样的过渡更加合理,衔接更紧密,逻辑性也大大增强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放出之前问过的文章框架的两个问题来
“段落之间的关系清楚么?”
“段落相加之后,是否描述了一个完全的观点呢?”
这一次,我们终于能够得到两个正面的答复了。这便是MECE原则的浸染所在,据此写出来的文章,纵然内容表达不足出彩,也至少能担保它是不重叠且完全的。
结尾
欢快的光阴,总是那样的短暂,我也不知道为啥,一个小时的分享韶光这么快就过去了。在末了的末了,与大家分享一个和你我一样靠写字用饭的人——Aaron Sorkin[15]说过的一句话,借此结束本日的分享。
“The only thing that makes me feel good about writing is making progress.”
——Aaron Sorkin
恩,无论如何,写吧。
共勉
个人简介
刘文勇,副教授,
启德考培奇迹部副总经理/国际教诲方案院院长
清华博后/人大博士/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读了好多年书,写了好多文书也出版过好多图书
备注:罗列我写过的各式图书,一方面是在炫耀(虽然我想要羞涩地粉饰),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我和各位一样,是一个靠写字用饭的人啊。
另,我实在是想要和大家互换的,但韶光太局促,没有找到机会,欢迎大家直接留言给我。问题或大或小,或宽泛或噜苏,都行,都好。
另,亲爱的大家,我又弄了个抽奖(第二次啦),这次抽送《33天,从西席蜕变成名师》这本书(便是上面ppt中给大家推举的三本书中的末了一本),但是这次我只找到6本,就凑活用这6本抽奖吧,哈哈哈哈,便是这么随便:)还是在“文勇图书馆”这个"大众年夜众号里回答“抽个奖玩儿”即可参与。
如下,恭喜第一次中奖的朋友,记得填写收货地址:
[1] 此处我没typo,用女字旁的她是为了表达我对文书的爱意
[2] GPA,GradePoint Average;美国的GPA一样平常满分为4,但是海内大学GPA打算方法并分歧一,也有采纳满分5分的算法;另,由于各个学校算法不同,供应GPA分数的时候,一样平常会同时供应专业排名:譬如3.9(2/222),表示GPA为3.9,在专业一共222个同学中,排名第2
[3] 梅尧臣是宋代墨客一个主要的流派代表,创作讲究取材生活,用词朴素,意境切肤
[4] 汉代刘安《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5] qióng,是竹子的一种,常常被用作手杖
[6] 燐,实在便是磷
[7] 塍 chéng,是指田间的土埂
[8] 后有评论家认为杨万里不是一个诚笃的墨客,由于“梅子酸”和“芭蕉绿”是初夏的风景,早春的柳花不应该在此时涌现
[9] 在《格列佛游记》之中,主人公被小人国的守卫查抄的时候,看到了他的怀表。小人国的守卫说:“这要么是某种不有名的怪物,要么便是他所崇拜的神明。我们更方向于后者,由于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先请教他...”。对付当代人来说,神明的角色,由“怀表”转移到了“手机”。做任何事情,都须要先遵照他的指引
[10] 这都是纯瞎驺的,亲爱的朋友们,指的不是你;对,不是你
[11] 我猜你也会会心一笑,现在学生参加这样的小比赛真是太多了,随便俩学校凑在一起搞个比赛便是全国大赛了。嗯,就像是NBA一样: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国际篮球联赛),但一共只有两个(美国和加拿大)国家参与。哈哈哈哈
[12] 事实上,我在进行分享的时候,比如上的笔墨还要更加潦草。毕竟写文章的时候,还是进行了一些修订了
[13] 这个故事有其余一个版本,在《夏彻百科小故事》之中
[14] 吸烟之以是会花费纳税人的钱,是由于吸烟很可能会导致疾病,而生病之后就会利用“社会保险”这一福利,这样就会花费大量纳税人的钱了
[15] 著名的剧作家,包括《The Social Network》等奥斯卡剧本的作者,我的偶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微信公众号
wenyong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