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这一传统佳节,弘扬和践行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庚子玄月九日,我们陕西省国学研究会汉学专业委员会组成的“南宫山采风团”在主席贾学国的率领下,赴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开展“重阳登高”采风活动,传承和践行重阳登高民俗文化。
这天,上午八时,我们开了两部车,一行十人。从陕西安康汉江三桥北岸乘车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岚皋县城。此行得到了岚皋县县委宣扬部和南宫山景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在该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田中建的陪同下,沿着蜿蜒山路,缓缓而上。隔窗了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处,有大鸟翱翔而过。
秋意洒满山林,橙黄的柿子挂在触手可及的路边。山坡上,山洼里,间或有几户人家,安谧的跟群山融为一体。
由于是重阳,又恰逢周末,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较多。南宫山景区管理处,想为乘客所想,急为乘客所急,紧张有序的调度前往景区的客车、激情亲切的为乘客做事。
跟其他节日不同的是,来此登高望远、赏红叶的游人里,多了许多白发的老者。有的抱着或背着孩子沿着栈道缓步而行。有的被儿女或者孙辈搀扶着,一步步拾级而上;向着南宫山“金顶”挺进。
重阳节,是属于老人的节日。我故意不雅观察他们的深情,大多有种久不出门的新鲜感,脸上挂着的幸福笑意里,彷佛还藏着几许“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的不好意思。有两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牢牢搀扶着,马首是瞻,寸步不离。彷佛人到了一个年事节点,就开始发生“一岁年纪一岁心”的变迁。懂得了“老伴儿”的含义,也懂得了生平一世相伴的意义,更懂珍惜面古人和拥有的统统。如果说,年轻时常常有挑剔的心,那么年迈了,就开始有原谅的心。岁月就像是一层滤网,逐渐过滤掉了那些尖锐的石块,留下了被打磨圆润的温顺。
一起上,田会长兴致勃勃,声情并茂地演唱“岚皋花鼓戏”吟诵《将进酒》等诗词名作;诉说着那些山里的故事,那些人生的过往,随着山势的攀升,山林的景致加倍浓郁斑斓。仿佛珍藏了许久的佳酿,一开瓶便非要一醉方休不可。
游人们纷纭容身,拍照,惊叹。古人写诗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和行为,待这一片片红叶,依然如此惊人的相似。
据田会长先容,安康的山,层峦叠翠,气候万千;有名气的有南宫山、烛炬山、凤凰山等等,个中最为奇绝的是南宫山。 南宫山别号笔架山,距安康市南92公里,位于岚皋县溢河乡境内,离县城20多公里,总面积7648公顷。
南宫山属大巴山系化龙山支脉,矗立着三座青峰,直插云天,因形似笔架,以是叫笔架山,后因避免重名,改名南宫山,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南宫山因此奇、险、野、秀、幽为特色的自然景不雅观。
田会长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南宫山的中峰地段,这里是全体自然风景区景不雅观最集中的地带,秀峰高耸,石笋林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中峰之东的迦佛亚石林群,远了望去,好似一排森林的化石,又像是一片闪着青光的刀山剑峰。
请大家仔细不雅观察不雅观察,根据它们的形状,像不像牛羊走卧、骏马奔驰、和尚念经、唐僧取经、三星照、一线天、三柱喷鼻香等?中峰之南还有大小鸡公石、海螺石、天象石,不仅形状惟妙惟肖,而且还有一个个俏丽的神话传说呢!
转过豆腐岩,还可以看到峭壁凌空中的一块巨石,底面方正平整约20平方米。 站不才面仰不雅观,平面天然镶嵌的小石,彷佛宇宙天象图,有银河、太阳、玉轮,还有数以万计的星星,人们叫它天象百。
中峰之西,峭壁上有一溶洞,叫做黑龙洞,洞深莫测,洞口有走马转鼓楼、石门柱、百门槛、石船,天造地设,令人叫绝。 我们上了笔架山,沿山道西行,过南天门,看到笔架山主峰上有一棵扎根在万丈峭壁边上的千年古椽。
栎树属壳斗科,成长缓慢,身硬如骨,老百姓称之为铁相树。古栋高十余丈,树身躯干需三人合抱。
树大招风,树大还招雷,此树遭过雷击,叶落枝枯,1966年枯去世,12年后于1978年去世而复活。一去世生平,身上就寄生出野樱桃、忍冬、青椴槭、花椒、鸡骨头、铁麻柳、三角枫等十几种小树,最大的有茶杯粗,5米多高,叶形颜色互异。
这棵古树犹如袋鼠般地护佑着它们,又犹如爷爷背着他的子孙在村落头眺望,应了那句谚语: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啊!
千年古树去世而复活,的确堪称一绝,更为人间罕见的一大景不雅观,被称为 “森林活化石”。著名当代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游笔架山》一文中说:“前有一棵老树,树上生五种叶子,有松、柏、栲、皂、枸,去世过三次,三次又活过来,知道了人有几重性情,树也有多种灵魂。”他触景生情,以树比喻人,让人感慨万分。 南宫山最奇绝的是达鉴和尚的肉身历经170多年而不腐。
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肉身宝殿,里面供奉着达鉴和尚的法体。他的舍利塔坐落在铁坚古树旁,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现仅存塔下地宫。
地宫中心有一莲花缸,里面坐着达鉴和尚肉身,缸为木质,已经变黑朽烂,但仍可辨别出缸沿装饰有仰莲纹浮雕。 舍利塔铭文记载:弘一边慈和法众达鉴两个和尚去世后分别建塔于笔架山大殿两旁山巅。
清道光末年舍利塔坍塌,先暴露出东山巅的弘一肉身。咸丰年时善男信女将肉身迎回砖坪厅城,修庙祭祖,其后就一贯没有回山。
20世纪50年代当地山民在一座小山包上的树藤丛中创造了一座倾圯的舍利塔,惊奇地创造木缸内有一具红玄色木乃伊,态度严肃,左手五指并拢,作诵经状,右手抱一钵,内置快意;肉身秃顶,面部完全无损,男子历历可数,额头饱满无纹,两颊丰颐,具有弹性,维妙维肖;年事大约30多岁,一副庄严的说法像。 他便是弘一达慈弟子法众达鉴和尚。
肉身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征象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第一具传说是九西岳的开山菩萨地藏王。据史料记载,我国共有八具肉身,五具已不存在,无考,一具被日本窃走。
现存最早的是1200年前的韶关南华寺六祖慧能肉身和九西岳百岁宫无暇和尚肉身。 达鉴和尚肉身保存得如此无缺,真是一个令人难解的谜,有待科学稽核揭示。
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玄门圣地南宫不雅观,俗称弘一大仙庙,曾是弘一达慈修炼的地方,始建于1126年,是陕南最早的道不雅观之一,当时有羽士十余人,后改称不雅观音庙,寺院宏伟壮不雅观,喷鼻香火壮盛。“文革”时寺院毁于一旦,但川陕鄂三省仍有喷鼻香客前来顶礼膜拜,终年不绝。
几经沧桑,几经修复,现寺院基本无缺。 南宫山主峰倚天峰海拔2267.4米,高冠群峰,陡然峭拔,顶天立地。站在峰顶举目四望,峰峦如黛,像是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
远处时有冉冉的白云从山谷里升起,好似浓墨泼洒而成,湿润淋漓。北坡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千姿百态,树叶的颜色红、黄、绿、紫,深浅互异,郁郁葱葱。
树与树之间险些被巨大的藤蔓和奇根满盈,不有名的古树巨藤,小花小草挤满了林间的小径。像“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杜仲、天麻、金钗、灵芝等数十种名贵的中草药,都可以在这里采到。
这里是岗皋县第二大林区,树木种类荟萃南北,除常见的铁尖杉、云杉外,还有银杏、珙桐等宝贵树种。 这里的动物大概多,有苏门羚、林腐、豹、大小灵猫、青羊、锦鸡、金丝鸟等,多数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南宫山山高水也高,在主峰之鼓竟有一泉,名叫天池,大旱不涸。主峰下有两百对立,中间有小路,形似拱门,孤石突出,有五瓣百片聚成莲花状,名叫莲花盆,可容一人而入。盆内花蕊处,也有一泉,形状像主体,钵中盛满。
聆听了田会长的娓娓动听的先容,不雅观察着面前的胜景,陕西省国学研究会汉学专业委员会南宫山采风团在主席贾学国及采风团的同仁们豪情澎湃,诗兴大发,纷纭吟诗作词,咏叹感怀。
美好的光阴总是短暂的,带入神恋怀着不舍,采风团于当日下午五点多,返回到了岚皋县城“岚墨书法苑”参不雅观学习互换中国书法。田会长的“岚墨书法苑”很文雅,洋溢着墨喷鼻香,楷、隶、篆、行、草一应俱全,幅幅都是上乘佳作。有同仁情不自禁地感慨:“花喷鼻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这位刚过花甲之年的男人,性坦直真,眉宇间透露着男子汉特有的执著和负责,琴棋字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以诗词楹联书法成绩更深,不愧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互换结束,田会长又以“九九至尊”菊花酒盛情接待大家,席间其一言一行无不展现出他的豪壮之气和中国文人的风骨!
正可谓“登高饮菊酒,人共醉重阳”。
(文/王忠明 图片/张秀生、周宏龙)
作者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于一个隧道的陕南农人家庭,中学高等西席。1982年参加《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央首期培训班学习,遂与缪斯结下不解之缘。曾创办过《新叶文学报》《德育小报》《安康文艺家沙龙》。空隙时,喜信笔涂鸦,写一点儿分行的笔墨,聊以自慰。有《大山和青松》等三十余篇教诲传授教化论文和五百余件文学作品散见于多种刊物。有多篇论文在全国西席论文大赛中获奖,并入编多种选本。2004年11月被中国校园文化艺术研究中央付与“中国文坛之星”称号,古迹被收入《中国校园文学艺术界名典》。2013年5月携手出版约55万字《安康民俗大不雅观》。现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理事、安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滨区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汉滨区作家协会理事、汉滨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忠实公民的教诲奇迹,来日诰日会桃李芬芳”视为座右铭。格守“求实、求是、求美”之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