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嫡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是词人伤春感时的作品。当时张先正在嘉禾做一个小官,有一天,他由于有时生病而不能出门去参加宴会,只能无聊地宅在家中,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从这一句来看,张先也不是真的病了,而是喝醉了酒,以是当一觉醒来后脑袋还是晕晕乎乎的,虽然酒醒得也差不多了,可是愁绪却依然缠绕着词人,久久没有消散。那么他愁的到底是什么呢?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他愁的不过便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一种悲情意识,那便是从时令的流逝中提炼出来的悲秋伤春之感。从时令的循环中创造韶光有限,导致对生命流逝的伤感,说白了便是自寻烦恼。词人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感慨年华老去,青春时期的美好往事,如今都成了忧伤的回顾。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其实在词人身上并没发生什么伤感的事情,如果他连续把这种悲情渲染下来难免不免显得太过矫情,于是下片笔调一转,从抒发伤感之情转到对春夜景致的描写上。在朦胧的夜色中,鸳鸯成双成对地栖息在池塘边上,玉轮透过云层,穿过花枝,在地上投下俏丽的树影,统统都是那么宁静、安谧。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嫡落红应满径。
词的末了,词人又回到了屋中,表面的风也越来越大了,词人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解释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便是由于表面有风,如果帘幕不遮,灯自然会被吹灭,以是作者进屋后首先做的便是把帘幕拉上。也正是由于表面风大,词人遐想到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满树花朵,经由一夜的狂风摧残,恐怕都要飞落到园中的小路上了。
“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历代备受讴歌,和张先同时期的宋祁,还有后世的王国维都对这句有着非常高的评价。王国维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意境全出矣。”
但这一句好在哪里,怎么一个“弄”字就“境界全出来了”呢?王国维没有明说,很多诗词书本中也没有详细解读。直到在《杨雨说词》看到了杨雨老师的解读,她是这么说的:
我认为这句词最高明的地方,便是把自然存在的客不雅观景物,奥妙地转化成了拟人的主不雅观情绪。本来只是玉轮照射花枝而投射在地上的朦胧花影。可在张先笔下变成了“花弄影”,就彷佛花儿是一个特殊自恋的小美女,趁着月光,摆出各种pose,欣赏着自己妖娆婀娜的身影。这么一想,“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在整首词里切实其实便是最亮的一个焦点。
这里给各位诗词爱好者们推举这套《杨雨说词》,个人以为这套书最好的地方有几点,一个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易于阅读,那些特定的人、事、情、景仿佛都活过来了,彷佛离我们很近,个个面孔生动。二是讲授有趣,每有新见,不经意间总能给人以冲动,而不是给陈词谰言涂上口红,伪装好东西。三是直通横联,笔意滔滔,带着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