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译文
拂晓时分,它连着星光的影子一起涌现;夜幕降临,它又带着日光的余晖悬挂枝头。
本来由于遗漏而没有被人采掇,反而能够自己保住了天年,也是一件幸事。
注释
采掇:采摘。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故意义的命题。天年,便是天赋的年寿,便是一个人在保持身体各器官都在康健状态下自然的寿命,即自然寿命。
赏析
这是唐代墨客刘禹锡的一首咏物诗。
秋风起,落叶飞,唯有高挂枝头的柿子犹如带着落日的光辉,依然火红炙热。
柿子熟了,自然就会有人来采摘。可是,墨客偏偏遇见了一个被人们遗忘了的柿子。从早到晚,它一贯红彤彤地悬挂枝头,不被人把稳。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柿子到底是被人们采摘,以供品尝,作为一个有用之物好,还是被人们遗忘,以保全天年,作为一个无用之物好?
墨客在“有用”“无用”之间选择了后者。
正如庄子“濮水垂钓”的故事一样,庄子也选择了后者。
楚王曾派两位大夫先行前往存问说:“楚王希望能劳烦您管理海内政事!
”
庄子手持鱼竿也不转头看,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去世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将它包好放在竹器中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甘心去世去留下骨骸而享有尊贵呢?还是甘心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呢?”
两位大夫说:“甘心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你们走吧!
我仍将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出世与入世,一贯是摆在士大夫面前的一道难题。出世即归隐,入世即致仕做官。士大夫每每会在两者之间切换,厌倦官场了,就选择归隐,追逐功名了,就选择入世。
刘禹锡自然也会碰着这样的问题,谁的官场一贯会一帆风顺呢。唐顺宗登基后,刘禹锡参与“永贞改造”。改造失落败后,刘禹锡被远贬朗州近十年。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此诗该当作于被贬期间。
据《新唐书》记载: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恃才而废”,可谓是对其致仕做官的一种否定,也便是官场人眼中的“无用之人”。
如此“无用之人”,不正如被遗漏的柿子吗?大概,这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得闲”“得寿”。
事实上也是如此,刘禹锡被好友白居易称呼为“诗豪”,其享年七十一岁,这与他乐不雅观的心态密不可分。
好多士大夫被贬,末了都是郁郁而终,熬不过看似绝望的漫永劫间。只有肚量胸襟广阔的人,才可以在困境中恬然得意,宠辱不惊,静待机遇。
至此,我们才明白,这个被遗漏的柿子便是墨客自己。
一个“遗”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柳永说,“明代暂遗贤”,何况是生在不明的中晚唐时期呢?
拂晓时分,它连着星光的影子一起涌现;夜幕降临,它又带着日光的余晖悬挂枝头。它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享受光阴,让墨客心生倾慕。
本来由于遗漏而没有被人采掇,反而能够自己保住了天年,也是一件幸事。
人生又岂能尽如人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古已然。失落意的时候,不妨像这只被遗忘的柿子,保持乐不雅观心态,尽其天年不亦快哉。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