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孟子受训自责

据《韩诗外传》记载,战国期间的某一天,孟子的妻子正独自一人坐在屋里。

孟子从表面溘然闯进屋,瞧见妻子姿势不雅观观,伸开两腿坐着,顿时无名火起。

于是他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说:“老婆对我无礼,请许可我休了她,把她赶出家门!

3位历史名人知错能改的故事受益匪浅

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

孟子答道:“刚才她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那姿态真叫丢脸。
这是对我无礼,我必须休了她!

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连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创造她在屋里姿态不真个?”

孟子理直气壮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

“别说了,我听明白了。

孟母问明了情形,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

孟子有些茫然,不服气。

孟子

孟母接着阐明说:“《礼记》上不是说了:‘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来了。

“不趁人不备,溘然闯入房间,这是凡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
可你倒好,妻子正在房间里安歇,你进门前不拍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这才看到人家不雅观观的姿态。
明明是你无礼,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

孟子听完母亲的教导后,陷入自责,再也不说要把妻子赶出家门的话了。

点评:孟子本以为自己占理,以是理直气壮,但没想到面对同一件事情,母亲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得出了一个相反的结论。

孟母的批评也是有根有据,而且勾引孟子在责怪别人时先自省。

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不失落为一个好习气。

师生之间:沈从文知错能改

小时候的沈从文很油滑,因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地皮庙里,

某天上午,他依旧逃了课,一个人跑到村落庄里去看戏。

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喜逐颜开,捧腹大笑。

一贯看到太阳落山,他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学校。
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

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

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好向上长,你却喜好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
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
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让沈从文冲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暗暗起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

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后来,他一贯严格哀求自己,终年夜后成了著名作家,著作有《长河》《边城》等小说。

沈从文

点评:虽然这位老师对沈从文的批评办法有些过激,放在本日的教诲环境,学校是不许可体罚的,但老师的良苦存心确实冲动了沈从文,也改变了他对学习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认知。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老师要把稳谆谆教导,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受批评。

学生受到批评时,也该当反思自己的行为,就像小沈从文,知错就改,知耻而后勇,也是好样的。

同寅之间: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

只是,学问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全知天下事。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

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时回来,请他用茶稍候。

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

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可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便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

想到这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墨客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羊毫,又等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后来,王安石创造苏东坡续的诗,心想这年轻人有些浮滑自大,须要教诲下,于是建议皇上让苏东坡到黄州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对此很是不满,认为王安石心胸狭窄,是在打击报复他。

到任后,他也不勤于政事,常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

苏东坡

这天,苏东坡独坐书房,想起他后园栽的那几株黄菊,准备去玩赏一下,正遇朋友来看他,便约朋友一起赏菊。

前一天刮过大风,这时到菊棚下一看,只见满地都是金黄的花瓣,而菊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惊得苏东坡木鸡之呆,半响说不出话来。

朋友见他这个样子,很奇怪地问缘由。
苏东坡羞愧地提及续诗的故事。

至此,他才知道王安石让他到黄州任职的背后用意,原来是让他来看菊花的。

后来,苏东坡回到京城,特意登门向王安石认了错。

点评:苏东坡自恃才华横溢,就有些不把前辈王安石放在眼里,以为王安石写诗闹了笑话,便在续诗中暗藏讽刺。

但末了创造,原来是苏东坡自己才疏学浅,闹了笑话。

事实赛过雄辩,批评别人时,须要想想自己是否节制了全部事实。

如果创造自己犯错了,也要像苏东坡一样,主动认错,和其他当事人打愉快结。

参考来源:

《韩诗外传》汉代 韩婴

《快乐语文》2019年26期

《警世通言》明末 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