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薄暮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天一首古诗词39牧童提升记忆力

如何影象?

题目:牧童。
放牛娃或放羊娃。

墨客: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人。
吕洞宾师从钟离权,后曾传道于王重阳,被玄门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

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

绿草如茵,一望无垠。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六七里:这里是虚指,很广阔的意思。

题目是牧童,为什么先写草呢?由于牧童放牧离不开草。
“铺”字形象生动,既突出了横野之广,也暗示着心情之畅。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晚风中夹杂着断断续续的笛声,谁的笛声?

牧童回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弄,逗弄,玩弄。

与首句对仗工致,草对笛,铺对弄,横野对晚风,六七里对三四声。
视觉对听觉,一静一动;由远及近,以动衬静。

三四句:归来饱饭薄暮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回来,已是薄暮,吃饱饭之后,连蓑衣都不脱,独自卧在通亮的月光之下。

饱饭:吃饱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光阴从白天过渡到薄暮,再到夜晚。
不管这天间还是夜晚,牧童都非常的清闲清闲,自然放松,日出而作,日落则息,饥则食,困则眠。

这种外在的轻松自然,实则是牧童恬淡心灵天下的一种映射。

总结:这首诗勾画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青草、笛声、晚风、薄暮、蓑衣、月明,多么宁静美好的一幅画面,让民气情安宁平和…

影象要点:草笛归卧

草地放牧,笛弄晚风,归来饱饭,卧月明中。

“草”字飞花令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长亭道,一样平常芳草,只有归时好。

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