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口语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犹如日间。
与佳人相约在薄暮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讲授: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不雅观灯闹夜的民间风尚。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4)月上:一作“月到”。(5)见:瞥见。(6)泪湿:一作“泪满”。(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品鉴鉴赏:
壹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贰
上阌描述“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快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日间般通亮。“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芒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韶光又是“薄暮”这一落日西斜、向来引人愁思的时候,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绪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叁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面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旧高挂夜空,花灯仍旧通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光阴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以是伤感,是由于“不见去年人”,昔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完备宣泄出来,饱含酸楚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涯的苦痛。
肆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措辞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平均同等,故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供应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比拟。高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薄暮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大相径庭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怀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革。
伍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顾,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俏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措辞普通,构思奥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利用今昔比拟、抚今追昔的手腕,从而奥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措辞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表示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创作背景:
此词写约会。或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作者简介:
欧阳修为北宋一代名臣,除德业文章外也常填写温婉小词,这些抒写脾气的小词,每每于不经意之中流露出自己的心性襟怀。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春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满,离去洛阳时作《玉楼春》词多首,此首道离情,当作于离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