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笔墨与文体,个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便是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拨不断·菊花开

朝代:元 代 ‖ 作者:马致远

原文:

古诗词不雅赏拨赓续菊花开|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

译文: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恰好回来了。
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绅士;又彷佛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
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注释:

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
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
鹤林友:指五代羽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
龙山客:指晋代绅士孟嘉。
征西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携来宾游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孟嘉作为参军随游,忽然被风吹落了帽子,遭到人取笑,他泰然自若,从容作答,四座叹服。

杜工部:即唐代墨客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洞庭柑:指江苏太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
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
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

楚三闾:指屈原。
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赏析: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贯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
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酸楚的回顾!
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官场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感情的反响。
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
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
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拢在一起,极力妆点,解释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回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精彩的墨客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
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
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个中矣。
对付马致远的归隐,有些朋侪可能不太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末了,他才用诙谐谐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
”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来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备忘情于天下,而是蕴藉地解释,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
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
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普通,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随意马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落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支持:安徽佑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