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禹偁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一天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汉公得高科,不敷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译文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是由于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本返回洛浦。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研讨古书。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根本。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函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
孙何以前精神不足丰足,而今如穷汉暴富,学问富赡也还须要戒备,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注释

暴富:指孙何由地方官召入史馆,从此可饱览国家藏书,大开眼界,骤增知识,如穷儿忽然发财。
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少时以诗文有名,受王禹偁推许。
历官至知制诰。
孟郊:中唐墨客,终生困顿,诗多贫苦之辞。
尝贫苦:一作“常贫苦”。
玉川子:中唐墨客卢仝号。
洛浦(pǔ):洛水之滨,指洛阳。
稽(jī)古:研习古事。
高科:科第高名。
坟素:古籍的素养。
坟,坟典,三坟五典,后转为古书的通称。
佐棠阴:指孙何佐理地方政治。
棠阴,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
后因以“棠阴”喻惠政。
文簿:公函、簿书。
三馆:宋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
此偏指史馆。
烂目:睁亮眼睛。
烂,光明。
四库:本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此处指史馆藏书。
妬(dù):同“妒”,妒忌。

赏析

这首诗的诗题很具吸引力——“暴富”。
要理解“暴富”二字和这首诗,就必须从另一首诗提及,这便是唐代墨客孟郊的《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正如孟郊《秋夕贫居述怀》里“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
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描述的那样,孟郊是中唐期间一位有名的“苦吟”墨客,并且与中唐的另一位墨客卢仝过从甚密。
他在其《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里写到:“贫孟忽不贫,叨教孟何如。
卢仝归洛船,崔嵬但载书。
······书船安然归,喜报乡里阊。
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
”将人生的贫富分开大略的物质标准,而以拥有万卷诗书作为无限的精神财富,所谓“贫孟忽不贫”指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
而王禹偁的《暴富送孙何入史馆》的写作灵感正是直接取材于该诗,正是按照这种以书本所代表的精神财富为衡量标准,王禹偁将即将进入史馆供职的孙何戏称为“暴富”一族。

开头的“孟郊尝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正是直接点明了“暴富”所化用的孟郊《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一诗,玉川子即卢仝。
孙何也是个爱书之人,进入史馆供职,虽然只是个闲职,并没有多大的权力,但对付他来说,史馆的职位就意味着可以阅览到皇家珍藏的各种书本,可以见到许多难得一见的珍本,对付“所乐在稽古”的孙何而言,这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因而称之为“暴富”,除了朋友之间开玩笑之外,也真切隧道出了读书人对付精神财富的渴望与器重。

孙何“淳化三年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
”(见《宋史》)宋代进士及第之后便付与官职,因而他很快便被召入直史馆,并且赐绯衣以示恩宠。
但是对付“嗜古”的读书人来说,而进入史馆之后,便能够在皇家图书馆中一睹这些上古文籍的真颜,这才是非常光彩的事情。
能够一夜之间‘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这才是“暴富”之人的享受。

孙何自幼读书勤奋,资质聪颖,王禹偁和孙何关系甚好,因而彼此之间可以用这种玩笑彼此戏谑,但作为身经官场的前辈,对付刚刚步人仕途的晚辈仍旧不忘告诫他“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妒”,也在玩笑之余从另一个侧面表示了王禹傅的一片爱才之心。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