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呢?广场里、道路旁、小河边、野外中,一片又一片的小草吐露着清新的芳香,绿化了人们的眼睛,愉悦了人们的心情,康健了人们的体魄。

人们喜好青青的春草,墨客们也是如此,他们写出一首首幽美诗词表达着对春草的喜好与赞颂之情:

南北朝期间的敕勒族人们用“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名句,来抒发对大草原的热爱;

著名墨客谢灵利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名句,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惊喜;

天际何处无芳草十首著名诗词来不雅赏那活气勃勃的春草吧

诗魔白居易用“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这一名句,来赞颂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苏轼用“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一名句,来展现自己莫名的感情烦恼。

笔者精心选取了十首著名的春草诗词,一起来欣赏墨客们笔下那活气勃勃的春草吧:

一、《敕勒歌》

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族生活的大草原啊,位于嵬峨的阴山脚下,那里的天空啊,犹如圆顶帐篷一样平常从四面把大地笼盖。
上苍苍苍,大地茫茫,阵阵的风儿吹过,片片的草儿低头,露出了一群群肥硕的牛羊。

敕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名称,别号铁勒,他们所居住的“敕勒川”位于现在的山西、内蒙古一带。

这首敕勒族的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措辞直朴明快、腔调雄浑豪放、感情淳厚豪迈、意境开阔壮丽,以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登池上楼》(节选)

南朝:谢灵运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早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残冬的阴冷。
不知不觉之中,池塘已经长满了碧绿的春草,园中柳条上的禽鸟也变换了种类和声音。

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被排挤外放,出任永嘉太守。
心情忧郁的他到了永嘉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冬天。
第二年初春,谢灵运病愈,他登楼赏春不雅观景,写下这首名篇。

诗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名句,将春意描写得有条有理,远近交错,充满了勃勃活气,谢灵运也非常得意,他曾说道:“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原上,绿油油的野草长得茂盛又茁壮,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古原上的大火也无法把它烧尽,东风一吹它又各处丛生。
远处的春草侵略了古道,阳光下青翠的野色连接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别朋侪远去,那萋萋芳草仿佛也充满了离去之情。

这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诗中的“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描述古原上野草的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的强大再生力,后人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对困难时,具有的一种越挫越勇、坚韧不屈、顽强向上的精神。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的小雨洒落在长安的街道上,犹如酥油般周详而滋润津润,了望初生的青草依稀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零散稀疏。
早春是一年中最美的时令,远赛过满城绿柳如烟如雾的春末。

张籍是韩愈的大弟子兼好友,张籍在族内排行十八、职务是水部员外郎,故此韩愈称他为“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56岁的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雨后清晨,韩愈约张籍等老友一起去长安城郊野踏青赏春。

张籍却以年迈事忙为由,推辞不去,韩愈颇感遗憾。
踏青回来之后,韩愈就作了两首诗,赠给张籍,希望他能细细品味这诗意的春天,借此来激发起张籍的游兴。

韩愈的这首诗构思新颖、刻画细腻,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自然的美感,抒发了韩愈对春天的喜好和赞颂之情。

五、《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最喜好在涧边成长的幽草,幽深的树丛中还有黄鹂在欢畅鸣叫。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渡口上无人,只有一艘小船独清闲江上飘摇。

韦应物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墨客,有着“王(维)孟(浩然)韦柳(宗元)”之称。
他在担当滁州刺史时,最爱去滁州城西郊野的西涧嬉戏。
那里碧绿的小草、春潮带雨的宁静景象触发了韦应物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山水诗的名篇,成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静中有动,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表达了他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还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哀的情怀。

六、《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葆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扎着蓬葆,面孔稚嫩的小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河边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高高的青草掩映了他矮小的身影。

一位过路的人大声向他问路,小孩子赶紧朝问路人轻轻地摆手示意,恐怕惊跑了鱼儿,不敢出声回应问路人。

这是一幅妙趣横生的稚子垂钓图,一个稚子隐蔽在草丛之中,学着大人的样子在边钓鱼,唐朝草根墨客胡令能敏锐地捕捉到稚子碰着路人问路时的表现反应,将稚子的天真可爱形象刻画得令人忍俊不禁。

七、《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为将要远行的儿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临行前,特意缝得密密的,总怕路远随意马虎破,又恐怕儿子归来得太晚。
谁敢说子女像青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春晖般的大爱呢?

孟郊的父亲去世早,母亲裴氏含辛茹苦地将他和两个弟弟抚养成人。
听母亲的话,屈服母亲的安排,这是孟郊生平的信条。
当孟郊五十岁时,朝廷终于付与孟郊溧阳县尉的官职,有了稳定的收入,孝顺的孟郊急速将母亲接到身边。

看着慈祥的老母亲,孟郊回忆起往事,在每次要出门远游之前,母亲都亲自为自己缝补衣裳的情景,他含泪写下了这首动听肺腑的赞颂母爱之歌。

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千古名句里,孟郊把母爱形象地比作春天和煦的阳光,将儿女比作柔弱的春草,用这样强烈的比拟,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子女的感激与敬爱展现在人们面前,赢得了无数人们的强烈共鸣。

八、《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儿褪去了赤色的花瓣,杏树上已经长出了小小的果实。
燕子在天空轻盈飞舞,碧绿的河水把村落的人家环绕。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天涯何处见不到茂盛的芳草?

院墙里面,有一架秋千,墙外路上的行人,慢下脚步,仔细聆听一位少女发出悦耳动听的欢笑。
逐渐地, 笑声听不见了,多情的行人感到被无情的少女所气恼。

苏轼的这首词上片用清新婉丽的笔调,描写了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下片笔锋略带哀怨,诉说了偶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全词真实地表现了苏轼对春光流逝的嗟叹,以及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情绪烦恼。
这种烦恼生理是由于仕途坎坷、年华逝去、还是情路波折?苏轼没有明说,为我们留下了朦胧的意境和无穷的回味空间。

听说,苏轼最宠爱的侍妾王朝云长于歌唱,但是她唱这首词的时候,没有一次能完全唱完,每当她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会停下哭泣。
苏轼奇怪地问王朝云何故,王朝云回答道:“妾所不能竟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九、《清平乐·村落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澈的小溪,青青的小草,低矮的茅屋,男女主人喝着小酒,愉快地畅聊着今后的打算。
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各尽所能,老大在田里锄豆,老二正在体例鸡笼,老小最可爱,他趴在在小溪边上采摘莲蓬。

辛弃疾在带湖庄园闲居期间,写下了大量反响屯子生活的田园词,这首词便是个中之一。

在该词里,辛弃疾一反常态,不用博识的典故,不用华美的辞藻,只用白描的手腕,描述了屯子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这百口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美好的田舍生活,描写得有条有理,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出屯子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抒发了他对屯子平和、宁静生活的喜好之情。

十、《春草》

明:杨基

嫩绿柔喷鼻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小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暗香,纵目眺望,越往远处,草绿色越是浓密。
暮色中想起了六朝的旧恨,以及最近在小雨中南浦送别的忧闷。

回到面前的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水边的春草和野花都彷佛变成了当年的绿色的歌扇和赤色的舞裙。
平川十里,牧人晚归,在茫茫的草色中,无数牛羊在逐步移动,晚风中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

这是元末明初墨客杨基在南京写出的代表作,这首诗以春草为题,却又寓情于景,借题发挥,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核阅,抒发了他对空想生活办法的朦胧追求。
全诗自然流出,不着痕迹,意境隽永,余韵不绝。

以上便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十首著名的春草诗词,欣赏了墨客们笔下那活气勃勃的春草之后,您喜好哪一首呢,欢迎好友们留言、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