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曾写过秋菊。
晋代陶渊明特殊喜好菊花,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唐代的元稹也喜好菊花,在《菊花》一诗中曾吟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代还有一个人更喜好菊花,而且写的诗不多,但险些全是咏菊花,他就黄巢。
1
黄巢像很多墨客一样,小小年纪就能写诗,属于少有诗才的神童。
听说,黄巢五岁时,曾和爷爷、父亲在家院里闲谈,聊着聊着说到了作诗,然后,大家看了看庭院里的菊花,决定一起作有关菊花的诗。
当时,爷爷和父亲都在沉思,在他们没想出来时,黄巢却随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黄巢父亲一听,吓了一大跳,扬手就要打他。黄巢的爷爷见状急忙制止住,说:“孙子能作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让他再作一首。”
于是,黄巢沉思了一下子,手握拳头,随后年夜声吟出一首七绝《题菊花》。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喷鼻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很不一般,尤其是末了两句,比“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更深刻,可以说,黄巢不只要赭黄衣加身,还要让百姓从寒秋般的生活直接带入暖春般的生活,这是要立志补救苍生。大概是从此时开始,在黄巢心中菊花就不再是一样平常的花,而是百花之首,是他抱负的象征。
2
黄巢读了不少书,终年夜后,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去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打算出仕当官,但现实与想象总是有一定间隔,他没考上,而且是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
一次长安应试落第,在一家旅舍里,身材魁梧的黄巢,低着头在房内走来走去,他压抑不住内心忧郁与愤恨,快步走向案头,挥笔题写下《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本身出身于一个世代贩卖私盐的家庭,从小就从事贩卖私盐,本来食盐属于政府专卖,收购价格每斗盐十文,但是一转手卖掉便是一百一十文,价格暴增十倍。在巨大利益面前,随意马虎暴露人性的惨淡和腐败,在贩卖私盐的过程中,黄巢一定见识了不少。
受贩卖私盐的影响,外加性情成分,黄巢本人精通身手,能言善辩,负气仗义。以是说,他的性情,以及贩卖私盐的事情经历和科举的失落利,再加上大环境唐末朝廷的腐烂,引发了他写出贰心中百花之首,菊花的杀气,《不第后赋菊》透出的反抗霸气不单单由于是科举的不第。
实际上,黄巢叛逆反抗唐朝腐烂统治,后来还真和他的诗一样,实现了“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带领的叛逆师真杀进了大唐都城长安城。
3
周敦颐的《爱莲说》里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但是大老粗黄巢这个唐人却不爱牡丹,却和爱干农活的陶渊明一样独爱菊花。
陶渊明喜好菊花是由于厌倦官场套路,归隐田园,至心乐意做个真农人,追求超脱世俗,他说“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还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爱菊花,紧张是爱田园生活的闲适洒脱,他爱菊花的心思完备和黄巢不一样。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多情的元稹也爱菊花,他的一首诗《菊花》就曾表露过,他诗里的菊花像陶渊明家田园里长的,但气势又有点儿像黄巢家的。
《菊花》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和黄巢一样认为,菊花是百花之首,菊花开后压倒其他花。但元稹的菊花更多地是压倒其他花的情韵,或者是气质,属于情韵、气质压群芳。不像黄巢,“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菊花,更多的是杀气压群芳。
咏菊花的诗还有很多可以品读,但把菊花当百花之首,又写得霸气十足的,却只有黄巢一人,也值得细品。
作者:张建楠,喜好唐诗、宋词等文学,希望多和大家互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