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振君的《秦雪梅》相对阎派而言比较大略却又不大略。
这出戏是她的奶师、沙河调名旦、豫东五杆旗之一的刘玉梅教给她的,只有“不雅观文”一折,是为剧情大略。
说它不大略也是另有所指,这个折子唱词很有听头,例如那段“翻十字”(也称“倒卷帘”),从“一”到“十”十个数字翻来翻去,包含了许多历史典故,并且唱腔尽显桑派的“偷闪抢滑”极难堪唱,以是又说它不大略。

桑振君当年演出这折戏时才有16岁,她利用了童年时唱河南坠子时常用的“离调”、“抢板”、“闪板”、“滑板”等唱法,来了个“慢打紧唱”的“翻十字”,前面垛着唱,后边再甩起来,一板多字,打得越慢填字越多,闪前不坐后。
不雅观众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唱法,以为板式奥妙,新鲜活泼,新奇动听,纷纭叫起好来。
桑振君的“翻十字”唱法受到不雅观众的追捧,有顺口溜说:“听听桑振君的‘倒卷帘’,强似蜜糖喝十年。

关于桑振君和《不雅观文》还有一些小故事,如我逐一道来:

一、桑振君想学《不雅观文》

豫剧大年夜师桑振君与她的秦雪梅不雅观文附录音唱词

1943年到1944年,桑振君跟随剧团在睢县、柘城、鹿邑、宁陵、夏邑、周口等豫东各县及安徽界首一带演出。
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用万人空巷、人流如潮来形容,也不算夸年夜。
不雅观众给她起了个“十二万”的外号,意思是她一场戏值十二万。

在柘城,桑振君领略了豫东唱腔的韵致。
豫东调有一种洒脱、旷达、标致的美感,对丰富桑振君的唱腔有很大帮助和启示。
桑振君受到很大触动,她逐渐觉得到自己必须扩大眼界,放宽学习层面,不能做井底之蛙,只有跳出来才能不雅观察到艺术的广阔天地,从各方面接管营养来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

于是,她在演出空闲时就跑到其他剧院去看戏。
当她看到鹿邑县剧团主演刘玉梅演出的《不雅观文》后,久久不愿离开,她被刘玉梅的演唱深深打动,也深深爱上了这个戏。
桑振君渴望有一天能拜刘玉梅为师,急迫希望学会《不雅观文》。

二、桑大师为学《不雅观文》不当主演

1945年日本屈膝降服佩服了,桑大师来到鹿邑县,拜见了名演员刘玉梅。
桑大师跟刘玉梅讲想跟她学习《不雅观文》,并声明不当主演,只给刘玉梅配戏。
刘玉梅听了笑着说:“我年长你几岁,你不必称老师,就叫我大姐吧。
演戏上,我可不是霸道的人,你放心在这儿吧。

当时桑振君已经小有名气,派戏的时候不好意思让她演丫环,在她的苦苦哀求下才得到应允。
演出后,刘玉梅说:“你比我原来配戏的丫鬟强得太多了,让你演个小角色,真屈了你的材料。

桑振君在舞台上给刘玉梅配戏,以便近间隔跟刘玉梅学习。
往后只要有演出,她都会提前化好妆,再去为刘玉梅打鬓包头。
只要演《秦雪梅》,她就把丫鬟这个角色包了。
桑振君和刘玉梅相处的非常亲近。
后来,当桑振君提出想学《不雅观文》时,刘玉梅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刘玉梅教的负责,她学得仔细,加上她平时把稳刘玉梅眼《不雅观文》,以是没多少天就把《不雅观文》原汁原味地学得手并且演出了。
刘玉梅看了她的演出,对她唱腔部分的发挥惊叹不已。

三、《不雅观文》与桑派“偷、抢、滑、闪”绝活的形成

三个月后,桑振君来到了安徽界首王福臣的戏班。

界首是按主演接桑振君的,头三天出了三个折子戏《不雅观文》、《对绣鞋》、《玉堂春》。
由于《玉堂春》和《对绣鞋》是她的看家戏,《不雅观文》是她刚学的,以是就把《不雅观文》放在第一天。

由于桑振君不睬解旧戏班的规矩,上台的时候没有先跟大家说一句:“老少师傅多包涵”,也没有给乐队行个礼,结果惹恼了乐队的师傅,乐队就故意刁难她。

秦雪梅出场前是慢板,打鼓的先打了一个大慢板,过门很长,“叭”打上一鼓条,打鼓的就站在上场门里头拿着旱烟袋吸。
乐队的弦拉得非常慢,在慢板中间有又溘然拉快,接着弦又慢了下来,让她无法上场。
没办法,她只管搭上弦唱,但是弦拉的慢,唱词快唱完了还没有走到舞台中间。
桑振君明白是乐队在刁难她,她心一横,也想刁难一下乐队。
她想起以前跟母亲学习河南坠子时母亲教的坠子的唱法,冲破原来的版式来唱,把唱腔速率加快,结果乐队的跟不上她,反而着慌了,赶紧撵着她的唱法走。
当唱到“内有两撇外有八堵墙”时,她又今后撤了一点,打鼓的又害怕了,如果敲不上丢人现眼的是他而不是演员。
打鼓的只好伸着脖子支棱着耳朵,听她咋唱他咋跟了。

由于不雅观众没有听过这样的唱法,以为很新鲜,节奏有张有弛又很流畅,就叫了好几个满堂好。
这一次被逼出来的唱法对桑振君启示很大,她感到唱腔并不是一成不变,该当灵巧利用。
这对她后来唱腔的特色的形成起到了妙不可言的浸染。
她后来就故意识地把河南坠子的一些唱法融入进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桑派的“偷、抢、滑、闪、”成为豫剧届公认的绝活。

四、再说《不雅观文》

刘玉梅《不雅观文》的作者是谁,现在恐怕很难考证了。
但从当年桑振君宁肯不当主演也要学会《不雅观文》来看,这折《不雅观文》早在当年该当便是一出非常轰动的叫座戏了。

豫剧里面有很多折子戏,比如常喷鼻香玉的《断桥》是《白蛇传》中的一折;《拷红》是《六部西厢》的一折;阎立品的《藏舟》是《蝴蝶杯》中的一折;牛淑贤的《表花》是《大祭桩》的一折;而桑振君的《不雅观文》,是《秦雪梅》的一折。

戏曲向来有演出折子戏的传统。
“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
要演出全本戏,既费时费人又费事,以是到后来逐步就不演全本戏,只演个中相对完全而集中突出,还能展示演员水平的几出折戏。
流传至今的以折子戏多,不少久演而不衰。
究其缘故原由:从内容上看,好的折子戏抵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全,其思想不雅观点有较强的公民性;而在构造安排上,每每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牢牢捉住不雅观众。

从桑振君1945年跟刘玉梅学习《不雅观文》以来,已经由去了60多年。
而桑振君1964年来到邯郸东风剧团,分开了舞台,这折《不雅观文》也就很少演出了,当然也就很少改动了。
但是戏曲是要不断发展提高的,每一出经典的剧目也都是在不断地加工提炼,才能耐久不衰。

现在有人提出这折《不雅观文》唱词分开人物,也是有情可原的。
但是如果仅从这一折戏来看,作为当年轰动一时的剧目,不能仅仅从唱词这方面来看待,这折戏在唱腔上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纵然从唱词来看,虽然有分开人物之嫌,但是有的折子戏便是为了显示演员的唱功,不能从剧本上苛求。
比如牛淑贤的《表花》里,丫鬟春红的一大段表花的唱腔,就有喧宾夺主之嫌。
但是不雅观众看这折戏便是要听这一大段的表花,这大概便是戏曲唱腔的魅力所致吧。

桑振君弟子苗文华

桑振君的《不雅观文》,作为桑派的代表剧目,虽然现在很少演出了,但是那一大段的唱腔,听起来还是十分过瘾。
《不雅观文》作为豫剧一个期间的代表剧目,还是该当加工致顿并继续的。

桑振君大师演唱的《秦雪梅·不雅观文》唱段及唱词

【唱词】:

又听得小丫鬟一禀报,恨商郎无志气年夜志太差。

放四书你不读光贪玩耍,但不知你到何日头戴乌纱。

怎哪怎不学披布片削竹简名扬天下,也不学苏幼子锦衣还家。

幼不学老作甚岁月无价,一寸金寸光阴失落却有差。

我有心去不雅观文章只把我的绣楼下,

看一看哪,看一看商郎他有多大的才华。

小丫鬟她只在绣楼站下,我应把心腹事见告与她。

未开言先考虑若何说话,

说出来呀,说出来俺恐怕言语有差。

我何不用好言先安慰她,叫了声丫鬟姐倾听根芽。

也自从丫鬟姐姐来到俺府下,数年来咱二人最对眼法。

咱府下侍从仆女可也不少,哪一个都没有你一人揽杂。

眼看看丫鬟姐姐身高岁大,趁良机到高堂禀与给爹妈。

把你的终生事见告给他,与姐姐找一个可对之家。

但等着喜期到我的姐姐你出嫁,小姑娘我宁愿与你截衣料打嫁妆,

丁宁你欢欢畅喜,你离了咱家。

再与你说几句心腹之话,望姐姐可莫要闲淡磕牙。

我有心去不雅观文章去把绣楼下,问姐姐你可肯陪伴奴家。

叫丫鬟你与我只把路领。

小丫鬟领我下楼棚,

我呀我下了楼护梯八五一十三层,我去到书馆以内细看分明哪。

丫鬟带路头边走,雪梅只在随后行。

牢牢走不消停,手提罗裙步轻盈,

叫丫鬟你领我只把花园走进。

(桑振君大师经典录音)

小丫鬟领我进花园,举目举头四下不雅观。

水磨巴砖砌甬路,玉石栏杆排在了两边。

湖心亭九曲桥假山相伴,鸳鸯鸟藏桥下情意缠绵。

心有事我

离书馆不远我停足站,看一看你姑爹他可曾回转。

丫鬟禀商郎他还未回转,趁此时我恰好去把文不雅观。

用手儿推开了房门两扇,悄悄的低声儿我叫声丫鬟。

小姑娘我不雅观文你把人看,任何人进花园你禀我知端。

第一怕你老爷把作业查看;

第二怕你太太她游逛花园;

第三怕众小郎他前来送宴;

第四怕众丫鬟来撇花玩;

第五怕你姑爹玩会回转;

第六怕众学友来会诗篇。

我一见小丫环离书房,秦雪梅举头细打量。

正中间悬挂着先师圣像,有颜回与子路侍立两旁。

西山墙挂苏秦勤学不忘,为上进苦用功十年寒窗。

书房外檐垂冰大雪低落,头上吊锥刺股立志傲强。

到后来他曾任六国丞相,有才华,有才华多智谋制服秦邦。

望定了东山墙送二目,见一幅条扇写得才强。

条扇上只写着十个大字,一阁下的横批写的甚长。

一字横看彷佛一架梁,那个二字上道短下道长。

三字横看念川字,那个四字内有两撇外有四堵墙。

五字远看彷佛一只虎,那个六字一点一横下有两分张。

七字金鸡独立站,八字峨眉列两厢。

九字彷佛辘辘拐,十字横担一架梁。

十字头上搭上一撇念千字,赵匡胤千里迢迢送京娘。

千里迢迢,只把那个京娘送,他送他结拜的妹妹转回故乡。

九字反钩写念力字,力大无穷一个楚霸王。

有一个韩信智谋广,力逼霸王命丧乌江。

八字连笔下搭王字念全字,三国里汉刘备全凭着赵云他的一杆枪。

七字阁下站立人上搭草念花字,花木兰替父从军到边陲。

一十二载在疆场,到后来锦衣荣归辞朝纲。

六字连笔写念大字,胆大的悟空闹过天国。

玉皇爷一见龙心恼,一抛袖把悟空赶本在花果山顶上。

五字阁下站立人还念伍,伍子胥打马过长江。

他在那一十八国称豪将,在蟾云寺前保过娘娘。

那四字双出头上搭一平道念西字,有一个樊氏梨花带兵反西唐。

她率领人马西唐去,她与唐主保家邦。

三字当间搭一竖念王字,有一个王莽乱位篡朝纲。

王莽乱位把朝篡,三杯酒害去世了平帝王。

二字当间搭一竖下出头念干字,有一个比干丞相保纣王。

苏妲己混乱朝纲只把忠良害,老比干只落得剖腹挖心一命亡。

一字下边金钩牵挂丁字,有一个丁郎刻木孝敬娘。

丁郎刻木曾行孝,他也在二十四孝上。

丁字出头右边搭一撇念才字,三国的才子数周郎。

有一个诸葛亮,他的智谋广,芦花荡埋伏将,三王爷三擒周瑜一命亡。

干字里头点两点念平字,无道的昏君楚平王。

真可恨费无极真真混帐,他混乱平王主,好不该贬子收娘娘。

王字出头念主字,金兀术他领定人马伐宋王,他只把二主送北邦。

西字底下搭贝字念贾字,有一个贾氏夫人坠楼亡。

贾氏夫人坠楼去世,黄飞虎一怒反朝纲。

伍字去五搭言字念信字,韩信刚强丧未央。

大字底下点一点念太字,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花字去化下搭稣还念苏,汉朝里苏武是忠良。

同李陵带兵平番将,到后来全军覆没投异邦。

刚毅不拔苏武将,宁去世不降去牧羊。

全字去王上搭丘念兵字,曹丞相带兵战下江。

八十三万人马被火焚,只落得一十八骑回许昌。

力字阁下搭工字还念功,薛仁贵功劳重封辽王。

千字阁下搭走字还念迁,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章。

他写下史记留千载,落下隽誉人赞赏。

这本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字,一个个批讲得都有名堂。

条扇下角我仔细看,上写着,上写着横批是商郎。

我只说商郎不争气,谁知道哇他的才华在腹内藏。

望定了书案上用目望,书案上只摆下许多的诗章。

有几本古书桌上放,秦雪梅坐书馆细不雅观文章。

【如有缺点,敬请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