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都很熟习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墨客描述了旅途中的寒冷凄清,令人印象深刻。实在与温庭筠同时期还有一位才子,虽然被晚唐很多才子的刺目耀眼光环淹没,但其才情却绝不逊色。下面分享的是晚唐墨客早起赶路,吟诵了一首七律,毫无雕琢,却动人心魄。
早发
唐代: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罗邺是晚唐才子,由于屡试不第,又被人排挤,一辈子落魄潦倒。晚年不得已才困难北征,在塞外单于的牙帐下任职,却心情忧郁,末了客去世他乡。
罗邺精于七律,墨客韦庄曾盛赞他的诗歌作品,后世更因此为他的文学造诣在罗隐之上。这首诗创作于羁旅途中,表达了作者失落意愁闷的心情,读之令人动容。
诗人为了生存和出息,不得不奔赴远方求职。市价寒冬、北风呼啸,诗人为了早日到达目的地,不得不起早赶路。首联紧扣诗题,交代他独自一人登程。宿酒初醒、残灯未灭,墨客揉一揉惺忪的睡眼,大略地梳洗、用餐,就心急火燎地携剑出门。
鲁酒,表达了酒味淡薄,解释墨客平时生活俭朴;孤剑,展现了墨客形单影只,令人倍感孤独。墨客冒着寒冷、怀揣梦想,独清闲异域跋涉,只为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希望施展平生抱负。
此时天空中正飘着飞雪,远处的村落落里也传来了鸡鸣声。墨客一边在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步前行,一边嗟叹这恶劣的景象。才子正在发愁,忽然间在天涯涌现了几只大雁,无声地掠过高空,墨客不愿再瞩目不雅观看,背对着雁群而行。
一个“背”字,描写了墨客与大雁相背而行的状态。墨客向北方寒冷地带前行,大雁却向南方温暖的地方飞去,二者形成了强烈比拟,细腻地刻画出才子行程的艰辛和心情的凄凉。砭骨的寒意可以忍耐,羁旅的寂寞也能忍受,可是前路茫茫、无法归乡,却让墨客默默地泪湿衣裳。
颈联描写沿路风景,快要到达关外,小路上遍布野草,由于光芒暗淡,又覆盖冰霜,看起来一片灰白。一条浊河早已结成冰冻,河水悄悄地在冰面下流淌,却毫无声息。一个“微”字,精于提炼,表达了清晨时候光芒微弱。
墨客思前想后,他也想退缩,更希望归隐,可是一想到这些年的辛劳付出,就以为心有不甘。他总感到只要自己依然坚持,就一定会涌现转机。想到这里,墨客又武断了信心,不顾风雪,连续赶路。
结尾抒写强烈的感慨,墨客以为北行之路本来就非常迢遥,何况自己年迈体衰,还不得不客居在边塞。迢递,迢遥的意思;羸,瘦弱的意思,引申为干瘪朽迈。
人生匆匆而过,却要身负各种包袱,墨客之以是不愿放下,不是梦想名利,也不是不懂享受。只是由于年少时的读书声,彷佛总在耳边回响,内心也有一份执着,以是才不愿吹灭心中这一点希望之火。
罗邺的这首七律环绕着“早发”这个主题展开,无论是残灯、鲁酒,还是鸡唱、白草,都细腻形象地描述出墨客在清晨出发时的状态。
同时作者又生动地描述了沿途的环境,“飞雪、浊河”,还有迢递的行程、背飞的大雁,无不令作者感到悲哀和愁怨。作者虽然不提一个愁字,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愁苦,行文朴实,却打动人心,不愧为晚唐著名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