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慈思念书会(ID:cihuai_dushuhui)

道德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天下再怎么变革,天道的运行规律永久不会变。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就能得道。
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
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
人会陵暴人,但天道决不会陵暴任何人。
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进程。
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见告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须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革,这种变革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期间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

1.父子有亲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2.君臣有义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3.夫妇有别 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4.长幼有序 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 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常】

仁,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干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脱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须要时,及时脱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波折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履历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天下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诲是要亏损的。
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履历中总结出来的聪慧,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

礼 高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责任。

廉开阔无私,清正廉明。

耻 对坏事的耻辱心。

【八德】

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便是伯仲以奉养扶持。
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责任也。
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

父母养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举一动难言尽述,父母爱子无微不至,辛劳不辞冒险不退,始终不倦劳而不怨,爱子生平至去世不变。
为人子者须当知恩报本,欲子孝顺,须先孝双亲,如不孝父母亲,别人一定会逆离你,今日为人子媳妇,后日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妇不孝,恶性循环,理之所当然也。

孝顺还生孝顺子,违逆还生违逆儿,盖因习见其行为,自然尽学其举动也。

悌,悌字先点为兄,后点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亲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来伯仲齐心,姊妹相亲兄弟和气,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宽弟忍不失落伯仲之情,家兴族盛是不亏悌道也。

所谓忠者,至心诚意干事合法合理,竭尽心力年夜公无私,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所报无谎,所言无虚,干事不怕人见,不怕人讥笑,不做亏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对天地对神祗、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兄弟妻子、对自己良心无亏者便是忠也。

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老实也,信乃人性上之准绳珍宝,人之奇迹成功失落败皆以信字为根本,君子修道一言为定。
若与人相约之事,买卖或事情只顾自己利益而失落约,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落信也。
以是言顾行,行顾言,心口和一,以信笃行。

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人在万物之上不可无礼,否则将与禽兽何异?也是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态度谦逊仪容端庄,行为有规律,对长者有礼貌,待下辈慈悲博爱,你若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
以是修道必看重礼节,自重、自爱、自己﹑敬仰别人爱人,如此品质高尚不亏礼之道也。

义便是干事能合正道的意思,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大家所喜好,但须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末了必定会照祸灭亡。
老祖宗教导我们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是若没有这个福德你要去享受,末了必定会招来疾病与灾害。
以是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义之财,以重义轻财,救援诸善等,神钦人仰,光前裕后,留隽誉万古矣。

廉便是清明净白、正直直正之意思,无私欲无邪念,不做亏心等恶事也。
待人接物诚老实实,办公干事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贵在身清,内心清廉,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遵法为之廉也。

对坏事的耻辱心。

文综合自“诗词天下”“CCTV4”“公民日报”。

版权声明: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或支付稿酬。
感激。
(Q122039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