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甄选成为决胜第一步 ●

大概是2019年初春时节,某天当我心不在焉地打开朋友(资深出版人,浙江大学历史系高材生)推举的选题资料时,嘭,PPT打开的时候手机完备被照亮了,相信我的眼中也满是喜悦的光芒。

传统古诗与风靡环球的STEAM学习模式紧密结合,冲破学科的壁垒;再看创作团队,广告界著名策划人、学前教诲专业人士、新锐插画师等,由于“儿童视觉拯救者”的理念,迅速组团出道,目的便是为当下的孩子们做出最美、最好玩的古诗绘本。

作者团队供应的选题方案PPT局部)

2020上海书展丨编辑手记让人脑洞大年夜开的古诗启蒙绘本

他们不是专业的童书作者,但是所供应的选题资料却是我从业多年来所见最出彩的项目操持书。
以“儿童视觉拯救者”自居的团队,从市情上美感全无的同类产品剖析入手,从消费者换位思考的审美需求入手,畅谈中国传统文化急需创新化的表达,急需艺术化的视觉呈现。
让人大喜过望的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切切实实做到了。
看到样章中《春晓》为例子,做出来的6个跨页内容,我激动不已。
之前一贯有关注传统文化类选题,想要做一套适宜孩子阅读的国学经典读本,苦于没有找到创新的切入点,一贯搁置,这次终于可以重启。

(作者第一次供应的样稿)

当机立断,我很快与DOWEL东幻创作中央的主创职员见面详聊一番。
由于这套书是作者跨界之作的第一套书,见面之前我心中紧张存有三个顾虑,面谈时我也紧张环绕这三个方面来讯问:一是理解主创团队的组成及做书的初衷;二是关注选题中古诗选取的标准和创作模式;三是书稿中科普知识点威信性和意见意义性的把控。
将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我心中这三个方面的顾虑和困惑都得到很好的说服。
这的确是一个创新的选题,这的确是一个靠谱的团队。

面对新作者,编辑常常抱有谨慎心态,但是将近10年的从业履历让我知道有实力的新作者可遇不可求;我更知道,新作者新选题想要从市场中脱颖而出,难上加难。
可是转头想,每一位著名作者都是从零起步入行开始的。
虽然也犹豫过,但是面对这优质的内容,我又模糊觉得到他们这次跨界创新,一定可以成功出圈。
下定决心去冒险,对,我把这个选题的开启当成探险之旅,我希望能挖出被雪藏的宝贝。

● 儿童本位的内容呈现 ●

现在回忆起来,《古诗带你去探秘》这套书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妥妥地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央的呈现。

一开始作者准备将一首诗的内容做成一个小册子,我结合图书内容丰富性、图书上架陈设需求等特点,指出一本书只讲解一首古诗,内容相对软弱,不符合父母的购买生理,其余图书太薄也不利于在地面书店上架展示,于是我们确定8首古诗做成一本书,厚度和内容含量都适中。
虽然目前原创绘本基本都是精装本,但是《古诗带你去探秘》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做成了平装本,由于考虑到这是给学龄前孩子看的亲子读物,轻便是首先须要考虑的,妈妈可以带着这本书在地铁上、公园里随时和孩子一起看。

(图书序言中的一张图)

在内容的制作上,我和作者团队多次沟通,确定丛书创作的根本原则——充分考虑这套书的目标读者3-8岁孩子的理解力和阅读喜好。
书中环绕古诗而展开的关于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知识自觉避免过于深奥,完备采取低龄孩子可以理解的措辞来呈现。
为了确保书中知识点的精确性,作者团队参考了浩瀚威信百科书,比如为什么鹅不怕人,七色光如何天生,这些有趣的知识是孩子现实生活中常常遇见的问题,以是当孩子翻看这套书的时候自然会好奇心满满。
刚拿到选题的时候,作者只完成了8首诗的内容,每一首诗的内容设置都看得出作者团队的存心,个中一首《咏蜘蛛》中讲述蜘蛛不是昆虫的知识点,为了让知识呈现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视角,他们通过头脑风暴想出了昆虫派对的场景。

(昆虫派对页面)

说实话,当作者交来第二册、第三册书稿时,我内心是忐忑的——内容还是一如既往地具有创新性吗?始终武断地按照儿童本位理念在创作吗?仔细预审之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第二册、第三册完备按照第一册那种高标准、严哀求创作而成的。

● 跨界创新,情怀至上 ●

实在,在童书编辑的职业生涯里,曾多次遇见由于有了孩子而转行做童书的作者们,但很多都在操作的过程中消声匿迹了。
而DOWEL创作中央固执地坚持下来了,凭借着为孩子做最美、最好玩绘本的情怀和细致跳脱的创作态度,完成华美转身。

当我拿着几近完美的初稿时难以按捺心中的喜悦之情,迅速开启这套书的编校流程。
与此同时,作者还是在不断打磨内容,对书稿的细节进行微调。
我在一审时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书稿彩色底图较多,须要充分考虑笔墨的字体是否清晰可见;书稿内容的准确性,包括对付古诗的释义、科普知识点的准确性。
以是,一本不到100页的绘本,差不多一审一个月韶光,每个知识点负责核对、求教。
期间得到很多卧虎藏龙的编辑前辈们的辅导和帮助,他们有些是在古典文学领域颇有研究,有些对科普读书的审读拥有独到方法。
校正老师对图文都进行负责校正,个中的实验和折纸内容都亲自按照书中步骤操作一遍,乃至请家中的学霸儿子帮着琢磨书中措辞的表述是否普通易懂。

封面设计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大概做了一个多月,前后共三个改动较大的版本。
作者凭借团队在视觉艺术上的履历,一开始给出的封面从色彩到设计感都无可挑剔,但是从图书角度考量,还是短缺了某些功能性的板块——图书的宣扬语,后来增加了宣扬语和圆形图标,修正后的封面更加符合当下童书设计的市场需求。

(封面第二稿,第一稿太久远,实在找不到了)

(封面定稿)

末了一个难题便是图书用纸问题,从交稿时作者就和我不断磋商这个问题,以彩图居多的图书,纸张的选择非常关键,色彩还原度、饱和度是衡量的关键成分,纸张性价比也很关键,毕竟童书的定价普遍偏低,多方权衡之下,我们选择采取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棉彩艺术纸,细腻的纹理衬托出色彩的丰富层次感和饱和度,彰显出画面的高等质感。
纸张确定下来后,我们就用这种纸张做了打样,图书下厂之后,我和作者一起去到远在松江郊区的印刷厂跟色,作者凭借超越凡人的色彩敏感度,在印刷厂车间中一个印张一个印张地调色、比对,终极根据现有的纸张情形,给出一个最佳色彩设定值,从清晨十点一贯调到晚上八点多,也仅仅调好了两本书。
正是有了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干事风格,读者们才能看到险些可称为艺术品的三册“古诗带你去探秘”。

● 疫情期间,求新营销 ●

拿到第一套成品的一刻心情反而很沉着。
我立马快递给作者,并讯问觉得如何,来回客气几个回合之后,我们为图书品相打了85分。

(印刷成品实拍图)

可是,如今的童书市场是“酒喷鼻香也怕巷子深”,而且图书出版又恰逢疫情期间,对图书的销路非常担忧。
所幸的是,早在2019年12月份,这套书就开始合营市场部同事在考试测验社群营销,年后开工恰逢疫情席卷而来,分社决定在社群营销上奋力一搏,经由三四个月的寻觅、洽谈、磨合,先后准备的新书资料包,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到非常详尽,包括图书基本资料、试读文件、实拍图、详情长图文,乃至还结合当下视频营销的热点,拍摄了短视频,样书打样也做了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极成功谈下一个社群发卖的中盘公司,签出一万套的社群独销数量。

(给中盘公司供应的资料包文件夹)

这让我和作者都对这套书重拾了信心,在困难重重的情形下,得到了一些市场的接管和认可,备受鼓舞,这是对作者的最好回报。
看着社群里读者的好评,我也是常常感到欣喜不已。

把好书带到读者面前,编辑的代价感和知足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我和作者团队都会不屈不挠,连续将小学教材上的别的古诗转化成精美的绘本,让学龄前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在玩耍中学习古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