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久前下过一场雨,可谓“山色空蒙雨亦奇”,连绵起伏的山峰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灵的薄纱,清新中透着几分迷蒙,神秘感十足。
对付这座驰名天下的大山,我一开始实在是充满敬畏的,不过,从山脚下到太室山广场,是一条平缓且悠长的康健步道,险些如履平地;而从老君洞到不雅观音阁,再到峻极宫,一点都没有山高路陡的架势。由于三天前才登上“一览众山小”的泰山,领教过十八盘的厉害,两比较较之下,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这可是位列五岳的名山,不会连一点寻衅性都没有吧?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备是多余的。
自中岳行宫而上,山势溘然变得波折陡峭,路呈弧状,北崖南壑,极其险要,便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十八隗,就连千怪僻杰徐霞客都曾感叹道:“吾目不使旁瞬目不斜视,吾足不容求处息也。”
离山顶越近,山道就越陡峭,当然,视野也越开阔,景致也就越幽美。真正到了磨练的时候,退缩是绝不可能的,我溘然想起了当代著名墨客汪国真所写过的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路都是由人走出来的,再高的山峰,都可以用脚步去丈量,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乎,我咬紧牙关,听凭汗水浸湿一身,一步一个脚印,齐心专心一意地朝山顶走去。
抱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征服一级又一级的石阶,体力也随着飞快地流失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由几十分钟的攀登,终于抵达三皇口,此时离峰顶只剩下一公里。这也就意味着,最艰险的一段路程已经由去,余下的山路自然不在话下!
不得不说,跟其它五岳名山比较,嵩山其实生僻得很,游人寥寥无几,路标、小商店、厕所也少得可怜,峻山顶极峰都没有可供休憩的地方,诸多景致年久失落修,颇有一种“盛名之下,实在难副”的意味。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太室山这一条线路险些没有受到商业气息的感化,完备展现的是云雾环抱、怪石嶙峋的自然风光。人生难得清净,一个人行走在深山老林之中,听着悦耳的鸟语,闻着馥郁的花喷鼻香,倒也得意其乐。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不来峻极游,何以小天下?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于此登高望顶,有感而发道:“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一径林杪出,千岩云下看。烟岚半闪动,落照在峰端。”
登上峻山顶极峰,站在绝壁之巅,仰望宇宙苍穹,俯视苍茫大地,层峦叠嶂,怪石嶙峋,云海茫茫,松涛阵阵,无限风光近在咫尺,仿如天上宫阙。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赏心悦目之际,对着云海大声呼唤,那种畅快之感跟对着大海呼喊截然不同,由于念念不忘的反应,即是心底最动听的声音!
俗话说得好:“上山随意马虎下山难”,实在,上山和下山都不易,只不过根据力学事理,下山时重力跟自身浸染力都是朝下,不仅难以节制平衡,而且腿脚极易发酸乃至颤动。
从嵩山顶下来,我已经深深中招,双腿又僵又硬,说不出的酸痛。我原来便是从山东一起游到河南,一贯处于昼夜兼程的暴走状态中,再加上之后的行程也是密密麻麻,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以是,直到行程结束后好几天才完备规复过来。
记得英国讽刺作家托马斯.纳什曾经说过:“作为旅人,他得有驴一样的背,以负全部行装;狗一样的舌头,以献殷勤;猪一样的耳朵,闻百而不说一。”身为一个骨灰级的背包客,或多或少是有些受虐方向的,仿佛只要能看到心心念念的美景,受再多的苦,流再多的汗,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