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táng lǐ qiáo
唐·李峤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解 落 三 秋 叶,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能 开 二 月 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过 江 千 尺 浪,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入 竹 万 竿 斜。
【古诗大意】
风能够吹落秋日的叶子,能够催开早春的花儿。风拂过大江卷起千尺浪花,它进入竹林能吹斜万竿翠竹。
【作者简介】
李峤,唐朝墨客,善诗文,其作品多为咏物写景之作。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咏物诗。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事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够由生命个体存心去感想熏染或者通过外物的变革知晓。全诗没有涌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的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浸染下的变革表现出风的柔情与刁悍,可见墨客对物态知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知识的支撑下,墨客通过描写“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在风力浸染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的各类形态,让人真切的感想熏染到风的魅力和威力。
【注释】
解落:脱落,掉落。解分开。此处指风把树叶吹落,叶和枝分离。
三秋:秋日的第三个月,指深秋。此时树叶开始凋零。
开:这里是“使....开”的意思。
仲春:早春,农历仲春。
斜: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