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作品,创作不易,请勿抄袭,违法必究!

三国历史距今已有千年光阴,却常使人畅谈不衰,其最关键缘故原由就在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推广以及文学地位的提升,很多人是由于翻了《三国演义》后才去翻的《三国志》,由打仗演义小说再去理解三国正史,三国热首先要感谢罗贯中,让刻板的历史记录变成了一个个性情光鲜的鲜活人物,从此深入民气。

看《三国演义》大多数人最喜好看的便是曹操,曾有人这样形容:恨曹操,骂曹操,不见曹操想曹操!曹操作为三国中的能臣和奸雄,在小说中独领风骚,在正史中也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让后人通过其身上繁芜的人格,一步步去探索他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竟成为了人们口中谈论最多,最受欢迎的一位历史人物。

三国中要论巧诈程度,前半段当属曹操,后半段当属司马懿,如果将二人的所作所为经由一番比较,创造司马懿竟然是曹操的翻版,打击政敌、谋朝篡位的手段千篇一律,二人都是新王朝的奠基人,然而终其生平却都未称帝,连篡权后的生理顾虑都十分相似,让人不禁想到一句话:天道好循环,苍天饶过谁?大略来说便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此人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却因荐错一人毁掉落全体曹魏王朝

曹操少年时喜好读课外书,业余爱好则是提笼架鸟、牵狗追兔,一副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形象,因此长辈也不是很喜好他,以为这孩子没啥出息,曹操的舅舅曾经在曹操的父亲面前告状,结果曹操装疯卖傻坑了他舅舅一把,还成功的挑拨了舅舅和老爸的关系,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心机,难怪许劭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浊世之奸雄了。
正当所有人对这位不良少年放弃希望的时候,曹操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溘然脑袋开窍,变成了一副大义凛然、铁面无私的正面形象。

《三国志》记载: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违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
以是不要小瞧从鄙视课外书的孩子,也不要瞧不起你身边那些每天不务正业,吊儿郎当的二混子,或许某一天你就不认识他了!

曹操真正的发迹,是从弹压黄巾军开始的,通过弹压黄巾军,收拢了近三十万的青州军,从此人生便犹如开了挂一样,没人再鄙视他是寺人的后人,也没人鄙视他过去的不着调,曹操的称呼也从阿瞒变成了曹公、曹丞相。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这样崛起了,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然英雄也总有马失落前蹄的时候,赤壁一战让老曹差点毁了自己近二十年打下的基业,连自己的小命都差点搭了进去。

曹操之以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造诣,与身边的谋士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郭嘉、贾诩,然而还有一位关键人物便是荀彧,他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见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荀彧有王佐之才,生平为曹操效力,但去世活反对曹操篡汉称魏公,因此被曹操所疏远,晚年因阔别中枢倍感烦闷,选择仰药自尽。

荀彧在曹操的谋士集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虞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然而在荐人方面,荀彧因荐错一个人终极毁了曹魏的基业,此人便是司马懿,对付司马懿,曹操早有耳闻,多次征召司马懿武断不就,后来荀彧对曹操几次再三游说,称此人有大才,不用他太可惜了,于是曹操便给司马懿下了末了通牒:再不来就杀了你!
司马懿一看情形不妙,乖乖的前来效力,然而曹操对司马懿始终不信赖,由于他创造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创造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
曾对曹丕说,此人不可重用,然而曹丕跟司马懿的关系很好,打了个马虎眼就在老爹面前搪塞过去了,让曹操没想到的是自己看人真的很准,让曹丕没想到的是自己看人能力真的很差劲。

曹操、曹丕去世后,司马懿找借口杀了政敌曹爽,从此大权在握,重走曹操的老路,曹魏政权实际上牢牢把控在了司马氏父子的手中,然而司马懿临去世也没有篡位称帝,连丞相之位都一辞再辞,或许他和曹操一样不愿背负篡位的骂名,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氏兄弟连续把持魏国朝政,正元二年(255年),司马昭与其兄司马师专揽国政。
公元260年,在曹髦被弑杀后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在消灭蜀汉之后,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病逝。
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追尊其为文帝。
从此三国一统,曹操辛劳生平打下的江山也全部毁于一旦,落于司马氏手中。
而荀彧则无意之中成为了曹魏王朝的掘墓人和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实在是历史的玄色诙谐。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