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
双调·水仙子
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落落,溪北溪南两履霜(1),树头树底孤山上(2)。冷风来何处喷鼻香?忽相逢缟袂绡裳(3)。酒醒寒惊梦(4),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5)。
[注释]
(1)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2)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墨客林逍曾隐居于此,植梅养鹤,“孤山梅”因此有名遐迩。
(3)缟袂绡裳:缟袂(gǎo mèi):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这里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洒脱。
(4)酒醒寒惊梦:寒气融着使女袭来,酒也醒了,梦也醒了。
(5)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清香)。这里是对宋代墨客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所创造意境的化用。
[赏析]
这首曲子头三句“冬前冬后几村落落,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平铺直叙,交代了寻梅的韶光和地点。措辞活泼清新,引人入胜,描述了寻梅的艰辛过程。喻示着作者对梅花冰清玉洁、六根清净的崇高品质的爱慕神往和执着追求。“冷风来何处喷鼻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二句,作者从憧憬到嗅觉,甚至幻觉写对梅花的喜好,把梅花比做淡装素衣的清丽美人,给人一个踏破铁鞋终相逢的惊喜,从而创造了豁然开朗的意境。全曲由平实朴拙跃入错落跌宕的佳境之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思绪却陡然向相反的方向急转,冷风彻骨,骤然梦醒,凄婉的笛声在春寒料峭中幽曲传来,如泣如诉,令人断肠。作者用“淡月昏黄”结束全曲,加深了作品的凄美感和朦胧感,与起首寻梅的执著、艰辛,及寻到梅花的喜悦、沉醉,甚至寒风破梦,组成了一组生动的画面,十全十美。反响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感情,全曲文笔筒炼,寓意蕴藉,情绪跌宕起伏,情节一波三折,表现出作者极高的艺术修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