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如何理解影象?
诗题:春望。春天登高望远有感。
作者:杜甫。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在鄜州去灵武投奔肃宗的路上,被叛军所虏押回长安。至德二年(757)春天,墨客困陷在长安城内,目睹战乱给国家、社会带来的满目疮痍,作者抒发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诗词解析
一、二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字面意思:国家残破,山河依故。暮春时节,荒城草木丛生,悲惨一片。
经由安史之乱,长安城冷落零落,惨败不堪。墨客身历困境登高了望,虽山河依旧,而国将不国,内心的凄凉可想而知。同期的作品还有《哀江头》、《哀王孙》。
前两句作者写战乱后的京城,紧张表达长安城的败象,抒发忧国深情。
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字面意思:感时伤事,看到盛开的花儿,不禁潸然泪下。怨恨与亲人别离,听到鸟儿的鸣叫,不以为使民气悸。
京城沦陷,黄帝出逃。叛军铁蹄下的景象,即便是看到盛开的鲜花,任谁也高兴不起来;虽是听到悦耳动听的鸟鸣,此刻也会让人愈添愁思。
五、六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字面意思:战火连绵不断,已长达一年之久,如今又到了三月,此时若能接到一封家书,真抵得上万两黄金。
三月:指季春三月,连逢两个三月,是说从去年一贯打到现在的仗。
永劫光的战乱,自己又被裹挟困在城内不得自由,加之与亲人音信绝断,若是能得到一封家书,必是比万两黄金都要贵重。抒发与亲人分离的苦楚,“家书抵万金”为流传千古之名句。
七、八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字面意思:满头白发越抓越感到短少,稀疏得切实其实插不住发簪。
后四句抒发思家愁怀。作者思亲情切,得不到亲人的任何音信,以至于烦闷搔首,看着自己稀疏的白发,插不上发簪。
全诗赏析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给杜甫带来的伤痛也是巨大的。墨客感伤时势,把忧国的情怀和思家的愁绪书于这首诗里,措辞朴实,情意朴拙,动听至深。
“河”字飞花令,诚邀各位师友围不雅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迟迟钟鼓初永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扶苏带你学诗词,提升影象妙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