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题解
同甫是陈亮的字,爱国学者,称为龙川师长西席。才华超迈,主见抗战,屡受打击。淳熙十年(1183)春给作者写信,除表达来访,还索词。因陈未践约来访,作者特写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是词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标题。词,一样平常来说以首句为题目。
词,又叫“诗余”,也可写“辞”,又叫“是非句”,它是一种文体,产生于唐,繁荣于宋。词的曲调、字数、韵律都是一定的。按词调是非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分豪放派柔顺约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风:大笔勾勒,纵横洒脱,开阔健朗,清超豪迈;后者,以李清照和秦不雅观为代表,词风:铺叙细腻,婉约流畅,典雅工丽,少昂扬之气。宋词原来艳丽,苏轼对其作了彻底修正,使其离开花间小径,进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分高下两片(阙、段),下片首句叫“过片”或叫“换头”。
词的对仗,只求词性相对,构造相类,韵相同,不哀求平仄。中间可换韵。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人。智勇过人,是一位深谙军事、勇冠三军的“战狼”。他才华横溢,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与党怀英合称“辛党”,称“一时瑜亮”不为过。21岁任山东义军首领耿京部掌布告,擒杀叛将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先后任江西、湖南、福建安抚史,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力排众议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场合排场。由于他与执政者政见不合,屡遭劾奏,屡次起落,终极退隐山居。宰臣韩侂胄(tuōzhòu)接连起用他,也做过一些小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抱憾病逝,时68岁。谥号“忠敏”。
二、关于词文内容
这首词是辛弃疾名篇之一,大概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之时。题目是寄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抗金壮志。辛弃疾南渡近三十年,梦寐以求率百万年夜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未实现,这首词正表达了这种繁芜的思想情绪。词壮在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这首词分高下两片,62字,属中调。这首词作过一个美梦幻化出一位英气勃发的忠一不二的爱国将军的伟大形象。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梦境描写,表现了多层意思。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仅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色性的动作,塑造一位壮士的形象,“酒醉、挑灯、看剑”,让读者从中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在这更深夜晚、万籁俱寂的深夜,将贰心爱的“宝剑”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灯光下酣然入梦,刚才想的、看的、忆的,又幻为梦境,梦了什么,不必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好梦初醒,天已清晨,“梦回吹角连营”,他一跃而起,披挂上阵,梦变为现实。
三、四句以对仗句表现出雄壮的军容,将军和士兵高昂的战斗感情。
战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民气的战斗乐曲。餐后列队,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率兵出发。“疆场秋点兵”,“秋”字下得好,“秋高马壮”,用兵正当时。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激战全胜。
词由高下两片构成,下片首句,叫“过片”也叫“换头”。一样平常说,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既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但作者在这首词中却冲破了这种限定,“疆场点兵”后直贯而下,势如破竹,无以阻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时前句幻发许多画面,将军率领铁骑,追风逐电奔赴前哨,仇敌纷纭落马,狼狈兔脱,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顷刻激战结束,旌旗飘荡,欢声雷动,凯歌而旋。这场反击降服利结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军一战得胜,规复功成,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词到此嘎然而止,那才是壮词。然而在那被屈膝降服佩服派把持朝政之时,谈何壮词,只不过是词人的空想而已。词人化身为词中将军,刚刚攀上空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漠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词人想到自己志薄云霄已空,“报国欲去世无沙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奔赴疆场,快乐一时。只有与之志同道合的陈同甫可怜他。
中央主题:通过对词中忠勇将军的描写,表现词人规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大
“八百里”:牛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五十弦”:瑟,有五十弦。(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这里泛指多种乐器。
抱负不能实现,揭示南宋当权者的腐烂,突出将军(即词人)的无奈。
艺术特点:独树一帜的布局。
全词十句分两大段,前九句为第一段,后一句为第二段,描述了在将军率领下,打了一场风起云涌的反击战,展现将军壮志凌云,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情节发展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激战胜利的心在沸腾,发展到了高潮,犹如鹰隼突起,翱翔天涯,溘然着落,“可怜白发生!
”一声喟叹收束。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壮志难酬而动容。
词意情节示意图:
学后评价: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爱国词人,史评: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他与苏轼并称“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他是浊世中的抗金英雄,生平以规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规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把对国家兴亡,对民族的关怀、忧虑全部寄托于词作中。他若生活在本日的中国,一定是胸配勋章的英雄,受国家和公民爱戴和敬仰。
席淑贤
编辑:申彬彬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