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季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翻译

报答中书书①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课文注释批注

文 |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
青林翠竹,四季③俱备。
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⑥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⑦。
自康乐⑧以来,未复有能与⑨其奇者。

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照映。

③[四季]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⑦[欲界之仙都]人间瑶池。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天下。

⑧[康乐]指南朝宋山水墨客谢灵运(385-433),他继承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为康乐公。

⑨[与(yù)]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译】山川景致的俏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共同惊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照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瑶池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致了。

理解+批注

报答中书书

[批注]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阴郁期间,抵牾尖锐,政局动荡,不少文人逃亡山林,寻求精神抚慰和解脱。
他们常于书信中描述山川,互致问候,具有很高的文学代价和美学代价。
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信。
书,信。
本单元还有一封信,是《与朱元思书》。
这两封信合称六朝书信双璧。

文 | 陶弘景

[批注]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号华阳隐居。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批注]总领下文,常见笔法。
美字为宗,统摄全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批注]有高有低,先山再水,传统笔法,大笔勾勒,境界大开。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批注]有色,有静。
授予图画光荣和生气。
青林翠竹,四季俱备。
[批注]直抒胸臆,高度赞颂山川之美。
暗含清闲得意之情。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批注]指南朝著名山水墨客谢灵运,他继续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批注]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致了。
反响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