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一种自带浪漫滤镜的自然征象,它来自于天地,吹过八千里与你擦肩而过,在心中掀起一片荡漾。
它每每在一瞬间一飘而过,洒脱自若,来无踪去无影,起于无形,止于无声,时而温顺时而剧烈,让人捉摸不透。
以是古代的墨客们很喜好把这种飘忽不定的自然征象写到古诗词里去,古诗词里四季的风都有其专属的名字。
1. 本日我先说说东风,东风便是从东边刮来的风。按照中国的地理特点,在春夏的时候每每就会刮东熏风。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有对应的关系。根据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记载: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以是在神话体系中,春夏秋冬四个时令都是有其对应的神仙的。
3. 比如春天的主管神仙是木神句芒,夏天主管的神仙是火神祝融,秋日则是金神蓐收,而冬天则是水神学名,而春夏秋冬也和东南西北对应。以是当你在古诗词里看到东风这个词的时候,每每默认这便是东风。用东风来指东风或者代指春天,墨客们用它表达春天的温馨欢愉,以是东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4. 作为春天里的风,东风当然会承载着唤醒万物,破旧立新的功能。比如白居易的西日雪全消,东风冰尽泮,地润东风暖,闲行踏草行,切实其实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生气。还有李白的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辛弃疾的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朱熹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几句都写出了东风吹来时百花齐放的俏丽繁盛的一派春景。
以上我说的是早春仲春时节的东风,到了暮春时节也便是农历的四月前后就到了春天的尾声了,古人们每每会开启伤春模式,这个时候墨客笔下的东风每每都代表着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感伤之情。
1. 最有名的大家该当都学过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看东风变得懦弱无力,春天将要拜别,百花纷纭喷鼻香消残落,纵使人间有万般难舍之离情却又无可奈何。
2. 李白写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愁绪都随着东风吹过来了,墨客正好是在感叹青春不在,年华易老。
3. 诸如此类伤春情感的诗句还有很多,像飞絮满天人远去,东风无力系春心,像东风吹落花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基本上都是表达的类似情绪。以是在墨客们的笔下东风有了感情,它既可以善解人意地安慰人的病体,云遮北雁愁行客,柳起东风慰病身,也可以冷漠无情地棒打鸳鸯。
4. 东风恶欢情薄,一赍恨绪几年离索,它懂得人间的相思之苦,也有慈悲之心可以催化万物。
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古诗词里东风的含义了吗?我给大家总结一下,东风涌如今古诗词里的时候每每指的是春天里的风,由此扩展开来它也能指代春天。东风表达的情绪常日是温馨欢愉或者活气萌动,当然也有感伤和无奈。
我还说漏了一个,东风这个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个分外的含义,那便是比喻很主要的事情或者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们都熟知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词来自于《三国演义》,说的是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之战里的故事。当时孙刘联军决定用火攻来烧掉曹操的连环战舰。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往后,大家创造还缺一个主要的成分,那便是东风,没有东风就不能纵火。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借来了东风,于是曹操大败,所往后人就用东风来比喻非常主要的事物。唐代墨客杜牧就写过这样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么问题来了,赤壁之战正值秋冬,按理该当刮西北风,怎么就刮起了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