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继位时,伯益去世,大廉继续了其父伯益的官职,而伯益的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地,也便是后来的徐国。到了夏朝末期,萧孟亏凭着祖传训鸟绝技受到夏王的宠幸,被封于萧地(徐国西面),建立萧国。萧孟亏被公认为萧姓开山祖师。
1.朱陈村落
[唐]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落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弗成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落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落之民,去世为村落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落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隔壁。去世者不远葬,宅兆多绕村落。
既安生与去世,不苦形与神。以是多寿考,每每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幼年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费力。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落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生平苦如此,长羡村落中民。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成长于宿州符离,视符离为其第二故乡,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草原送别》等。
朱陈村落:朱陈村落是秦代之前就有的一个较为古老的村落,它坐落于萧县东南皇藏山区倒流河岸边,今属白土镇朱圩子陈庄村落。最早让其扬名于世的便是唐朝大墨客白居易这首以《朱陈村落》为题的长达三百四十字的五言诗。从此“朱陈村落”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成了人们神往的美好田地,真可谓“朱陈本无名,诗成天下知”。
白居易
2.萧县道中[唐] 吴融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立时寒城。
满川落照无人过,卷地飞蓬有烧明。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吴融,唐代墨客。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
3.送陈萧县[宋] 黄庭坚
欲留君以陈遵投辖之饮,不如送君以陶令无弦之琴。
酒嫌别後风吹醒,琴为无弦方见心。
去夏雨余清夜醉,黄鹂不觉报春深。
花枝柳色竞鲜好,乃是前日枯巧林。
人生用舍四季可,壮士干瘪非独今。
大夫黄绶领垂素,二十余年走尘土。
盈车载书遣儿读,不悔早为文墨误。
治声翕然先向东,古萧子国今万户。
德行忠纯吏不欺,闺门孝友民所慕。
麦陇童儿怜雉乳,冰天穷子兼襦袴。
愔愔琴意如温风,乃知不必徽弦具。
明月清河佳可游,官仓縻我不得去。
白露为霜水一篙,秋喷鼻香莲荡浮轻舠。
此中亦有无弦意,相忆樽前把蟹螯。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首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黄庭坚
4.陈季常所蓄《朱陈村落嫁娶图》二首
[宋] 苏轼
何年顾陆图画手,画作《朱陈嫁娶图》。闻道一村落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迂腐使君(朱陈村落在徐州萧县),劝农曾入杏花村落。而今景致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元丰三年在黄州作。这是作者与陈季常题其所藏画的诗。朱陈村落仅朱、陈二姓,世为婚姻,唐白居易曾有诗咏其事。
“朱陈村落在徐州萧县”为苏轼自注。《苏轼诗选》
苏轼
5.石炭并序[宋] 苏轼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仲春,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锐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拍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苏轼诗选》
祈雪雾潴泉祝文[宋] 苏轼
噫嘻我民,何辜于天。不水则旱,于今二年。
天未悔祸,百日不雨。雪不敛尘,麦不盖土。
天子命我,祷于山川。侧闻此山,神龙之渊。
躬拜稽首,敢丐一勺。得雪盈尺,牲酒是酢。
(清嘉庆《萧县志·艺文》雾潴泉,位于皇藏峪北部雾潴泉下,泉水微温,四季畅流。)如适雨季,净水喷涌,颇为壮不雅观。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由此地,猪干渴而拱地,一母猪竟拱出水来,成为一泉,遂得名“母猪泉”,后谣传为雾猪泉,清嘉庆《萧县志·艺文》为雾潴泉。
6.祈雪雾潴泉寄舒尧文(出城立时作)[宋] 苏轼
三年走吴越,踏遍千重山。朝随白云去,暮与棲鸦还。
翩如得木狖,飞步谁能攀。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榜间。
此行亦何事,聊散腰脚顽。浩荡城西南,乱山如块环。
山下野人家,桑柘杂榛管。岁晏风日暖,人牛相对闲。
薄雪不盖土,麦苗稀可删。愿君发豪句,嘲诙破天悭。
注:据《嘉庆志》“木狖”为“水狖”。清嘉庆《萧县志·艺文三》
7.次韵舒尧文祈雪雾潴泉[宋] 苏轼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读。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语慰华颠。
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层冰老蛟泣。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
行着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中兴震失落匙。
清嘉庆《萧县志·艺文三》
8.清心亭记[宋] 曾巩
嘉佑六年,尚书虞部员外郎梅君为徐之萧县。改作其治所之东亭。以为燕息之所,而名之曰清心之亭,是岁秋冬。来请记于京师,属余有亡妹殇女之悲,不果为。明年春又来请,属余有悼亡之悲。又不果为,而其请犹不止。
至冬乃为之记曰: 夫人之以是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其变革者,夫岂远哉?生于心而已矣。若夫极天下之知,以穷天下之理,于夫性之在我者,能尽之,命之在彼者,能安之,则万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此君子之以是虚其心也,万物不能累我矣。而应乎万物,与民同其休咎者,亦未尝废也。于是有法诫之设,邪僻之防,此君子之以是斋其心也。虚其心者,极乎精微,以是着迷也。斋其心者,由乎中庸,所甚至用也。但是君子之欲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者,可知矣。 今梅君之为是亭,曰不敢以为游不雅观之美,盖以是推本为治之意,而且将清心于此,其所存者,亦可谓能知其要矣。乃为之记,而道予之所闻者焉。十一月五日,南丰曾巩记。
《曾巩集》(清嘉庆《萧县志·艺文》)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师长西席”。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
9.留别萧邑名流(四首之一)[清] 纪遴宜
十年冰雪一郎官,官场浮萍兴已阑。
苦处岂无千虑失落,口碑难结万人欢。
冷落旅况堪长啸,迢递家山抱永叹。
尊酒东门重惆怅,丝丝杨柳系征鞍。
(清嘉庆《萧县志·艺文》)
纪遴宜:字公迭,直隶文安人,清康熙甲戌进土,三十八年任萧县知县,兴利除弊,勤政爱民,离任时,士民攀辕遮道送者络绎数里,临别赠言有“十年冰雪一郎官”之句,邑士大夫和之汇辑成“龙城赠言集”。
10.留别萧邑(四首之一)[清] 潘镕
旗亭杨柳旱秋时,衮衮群公尽系思。
校艺南宫春梦远,谈兵西域壮心驰。
每逢落月生遥想,细数辰星感故知。
莫笑行装贫似洗,一肩图画百篇诗。
(清嘉庆《萧县志·艺文》)
潘镕,浙江归安县(今吴兴县)举人,清嘉庆十九年前后曾两任萧县知县十年,离任去时,行装如洗,当“清廉”二字无愧也。
11.游天门寺[清] 赖以平
前来翠霭积烟村落,兴触墨客醉酒樽;
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蟠崖抱石吞;
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
赖以平,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咸丰七年(1857),先后两署萧县知县。籍隶广东河源县,举人出身,诗文称著。其游天门寺回文诗,不唯辞丽句美,对仗工致,倒读(向下向上回诵),意境尤佳。 内容来自老泗州网
12.徐树铮电寄孙中山逝世挽联[民国] 徐树铮
百年之政,孰若民生?何居乎:一言而得,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更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 曾收复外蒙,使外蒙全境重新回到了中国政府的统领。
徐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