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西南23年没有打倒他,他对好友白居易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棵病树怎能挡得住贰心中的万木春。
而对付自己因诗得罪的事,56岁的刘禹锡一回到洛阳,就故地重游,再写一首“种桃羽士归何处,重作冯妇今又来”,是的,他刘禹锡又回来了。

然而这样英气冲天的刘禹锡,也有斗不过的时候。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刘禹锡的一首趣诗,夏夜里这位堂堂七尺男儿斗不过一只蚊子,于是一怒之下躲进蚊帐写下这首诗,躲在蚊帐里依然英气冲天,堪称唐诗版“咱们走着瞧”。

《聚蚊谣》

唐.刘禹锡

刘禹锡最有趣的诗七尺男儿斗不过蚊子躲在蚊帐里依然豪气冲天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时,面对朝中小人的诋毁讽刺,他以这首讽刺诗,道出了心中的愤懑。
如果翻译成口语文,这首诗是颇故意思的:沉沉夏夜我打开门窗,飞蚊在夜色中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这突起的蚊声令人吃惊,就像从南山上传来。
它们喜好在黑夜间舞动翅膀,不但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难免迷惑。
他们在滴露的月夜里,用利嘴叮人,让人防不胜防。
想我堂堂七尺男儿,却寡不敌众,被你的小刺所伤。
但是没紧要,我可以躲进蚊帐,蚊子本来是时节性产物。
等到来日秋日到,秋风一吹你们这些鄙吝械就要喂了丹鸟。

墨客凭着细致的不雅观察,将蚊子丑恶的特性写得入木在分。
前四句写的是它们的第一个特性,喜好在黑夜里行动,这是比喻小人的行为无一正在光明。
它们无孔不入,月夜里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后四句是它们的第二个特性,长于舞翅迷惑人,这是比喻小人的谄媚。
“昧者不分聪者惑”,正是墨客眼中朝堂的现状,墨客因谗言开罪的愤懑可见一斑。

接下来“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则是墨客的无奈。
墨客虽一身才华、浩然正气,却敌不过朝中小人浩瀚,被一贬再贬。
墨客用自己的七尺之躯与蚊子如芒般眇小为难刁难比,满满的不屑之意。

末了两句想通了的墨客,不再与蚊子正面交手,而是将统统交给韶光。
秋风起,蚊子自然就会被丹鸟吃光,对付自己来说,真金我不怕火炼,韶光自会整顿统统小人。
墨客的豪情和乐不雅观,再一次从在精神上降服了困境,对付刘禹锡来说这不是阿Q式的乐不雅观,而是对生活的热爱。

一首讽刺小诗,让我们看到刘禹锡风趣的一壁,在这诙谐快意的语句背后,是一个响当当的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