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来讲,论想象力,是古人的丰富,还是当代人的丰富?

这还真难说。

古人想象力之磅礴丰盈屡屡让我惊叹。

单从对鱼的想象来说,就有多种多样。

中国神话故事里不只有孙悟空和哪吒别忘了这条大年夜鱼

本日我们只说一个,那便是——鲲。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我们该当都知道这句话,这是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逍遥游》中的描述。

《庄子·逍遥游》中,对鲲的完全描述是这样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意思是: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革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彭湃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那便是“天池”。

2016年上映的国漫电影《大鱼海棠》,就取裁于庄子的《庄子·逍遥游》这篇。

但关于对鲲的想象,庄子并不是第一人。

庄子

《齐谐》

早在先秦期间,有本书叫《齐谐》,是一本神话集,搜集了很多民间的奇闻逸事,个中就包括鲲的故事。

庄子说:“齐谐者,志怪者也。

意思是:《齐谐》,是本记录古怪逸事的书。

《齐谐》虽已散佚,但里面记述的故事,却广泛地流传了下来。

而在庄子之前,还有一人更早地打仗了关于鲲的传说,那便是列子

《列子·汤问》

列子是谁呢?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别号寇,亦作圄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既是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诲家。

列子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放到现在绝对会是个网红,由于他特立独行,在战国期间就不惧他人眼力,活出自我。

列子

他主见“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家中穷苦得常常吃不饱肚子,百口人都面黄肌瘦,他也“无感”。

但他的想象力却十分“富有”。

在他的著作《列子·汤问》里,他写道:“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意思是:终北国的北边有一片溟海,叫做天池。
那儿有种鱼,鱼背就宽数千里,身体是非也与之相称,鱼的名字叫鲲。
那儿有种鸟,名字叫鹏,它的翅膀犹如天空中无边的云彩,身体大小也同翅膀相称。

大抵列子也是听闻了《齐谐》里的故事而加以想象发挥的。

从列子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鲲和鹏是两种独立的物种,而到了庄子那里,鹏则是由鲲幻化而来。
庄子在列子的根本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想象再加工,让鲲有了可以变幻身型的神力。

《古文不雅观止》

《古文不雅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一部供学塾利用的文学读本,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书虽不古,里面的内容却古老。

里面有篇收录自《楚辞》的《宋玉对楚王问》,文中写道:“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意思是: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
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上苍,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而那跳跃于竹篱之间的鷃雀,哪能和凤凰同样衡量天地的高大呢?鲲鱼早上从昆仑大山出发,在碣石晒背曝鳍,晚上在孟诸大泽投宿;那边那里于小小池塘之中的鱼儿,怎能与大鲲一样测知江海的浩瀚呢?不但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啊!
在“士”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

宋玉借鲲之大来比喻自己志向高远,与池塘之中的小小鱼儿有所不同。
这里将鲲的速率进行了描述——早上从昆仑大山出发,在碣石晒晒背鳍,晚上在孟诸大泽投宿,用三个地点来解释鲲的速率之快。
这里将鲲的大和快结合了起来,使鲲的形象更加详细。

《大鹏赋》

唐代墨客李白根据鲲鹏的故事写过一首《大鹏赋》,个中写道:“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
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
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质凝胚浑。
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
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
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
一鼓一舞,烟朦沙昏。
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意思是:庄子在漆园发挥他天赋的灵机,口吐不平凡的高论,发出广大旷远的奇言,从齐谐那里网络了非常怪异的事情,评论辩论北海里的大鱼,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它的名字叫鲲。
鲲化成大鹏,本体就凝集为混沌的胚胎。
在海岛上脱去脊鳍,在天门伸开羽毛。
迅猛超过流往渤海的春天的河水,急骤赛过朝阳从树梢升起。
显赫宇宙之间,高飞超过昆仑。
每扇动一次翅膀,烟雾朦胧,沙土飞起,天色都阴暗下来。
五岳因它而震撼倒塌,百川由于它而冲破堤岸。

到了李白这里,想象就变得更详细且更神乎其神了,极具画面感。
鲲幻化成大鹏的时候,本体须要凝集为混沌的胚胎,回到生物的原始状态。
连物种之间的布局变幻都考虑到了:还需在海岛上脱去属于鱼类的脊鳍,再长出属于鸟类的羽毛。

《大鱼海棠》

而当代人的《大鱼海棠》,则将鲲授予了新的涵义——“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
出生的时候他们从海的此岸出发,他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有时相遇,有时分开……去世的时候,他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天下。

大鱼海棠

经由了代代演绎,鲲的形象日渐丰满。
仅文中举的例子,对付鲲的描述与解读就各有各的不同。

讲到末了,回到最初的问题,论想象力,是古人比较丰富,还是当代人比较丰富?这还待后人来评说了。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庄子·逍遥游》、《齐谐》、《列子·汤问》、《古文不雅观止》、《大鹏赋》、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