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凝集着古人的聪慧,已延用千年,它是对光阴的注释,对自然变革的反响。

一年之中,有二十四个节气,它们跟随着时令的脚步,展开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卷。

春天,从乍暖还寒,到温暖妖冶,春深似海,在光阴里,它遵照着自然的规律,而节气,就像春天的诗词里,那一个个最亮眼的诗眼,为人们通报着春的,也带来了繁华热闹的活气。

春天的节气,最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看着,听着,念着,便醉了几分,像一个个俏丽的名字,呼之欲出的,是万种风情,是青春的娇颜。

跟随节气见证春天的美丽

先说立春。
经由漫长的冬天,人们愿望春归的心情分外急迫。

虽然景象还是寒意十足,可只要立春了,便以为春天已经回来,不再那么难捱了似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唐·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立春这天早上,墨客颇有兴致地赏看着林中积雪,到处是粉装玉饰,一片洁白的冬景。
但毕竟是立春了。
窗前的翠竹经雪装饰,分外好看,而院子里盛开着梅花,却也生趣盎然。
东郊人们正忙着斋祭五神,讨个吉祥快意。
春天先来到了人们心里。

立春时,有的地方却已有了春的意思,欣欣然萌发着春意了。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面前买卖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栻《立春偶成》

年底立春了,虽然还是冬天,景象逐渐回暖,冰雪霜冻也还有,却越来越少了。
春天来到人间,最先知道的,是敏锐的植物。
到处一片绿意,充满了活气,而一阵东风吹来,江河之中水波碧绿,波光粼粼,也焕然一新了。
此时,春意未浓,却也让人大喜过望了。

立春之后,是雨水。
都说春雨贵如油,景象回升,再经由春雨的滋润津润,沉寂已久的大地终于真正地复苏。

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活气待绿田。

——佚名《雨水》

东风解冻,化为春雨,冬天的寒冷终于消散殆尽,柳树的淡青如笼薄烟,暖暖的东风吹拂着每一个角落。
一阵阵的春雨,让空气更加清新,处处萌动着活气,绿色如风一样很快盘踞了人间。

一番春雨后,像听到召唤似的,万物都迫不及待地醒来。
而最平凡的小草却最是积极激情亲切。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唐·孟郊《春雨后》

昨夜的一场雨,已改变了天下,世间万物纷纭清醒。
而谁最先知道春的?是庭院里争先恐后冒出来的绿草呀!
它可谓是独得春光了。

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惊,惊动,惊醒,蛰,蛰伏之物。
惊蛰有雷,别号惊雷节,无论是藏在何处的动物,都会被惊醒,陆续从洞里出来,欢迎又一年的生涯。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宋·张元干《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墨客自嘲道,老了哪堪光阴易逝,节气相催啊。
在半夜点着灯未眠,却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巨大雷声。
一声惊雷会将地下的蛇震起,就连蚯蚓,鱼虾,蛤蟆等物,也会纷纭出来吧!

惊蛰之雷,每每伴随着阵阵春雨。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宋·舒岳祥《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夜半的松涛声,就像是瀑布一样平常鸣响,墨客和好友共忆从前,愉快无眠。
雷声响动,小雨飘落梅花间。
送朋友走的时候,还是笑着的,但独自回来时,却分外失落落。
有谁知道墨客此刻的心情呢?就像窗外的绿丛,等待着杜鹃的到来。
惊蛰节后,春光越来越浓,然而朋友何时会再来?

春分,昼夜平分。
景象越来越和暖,春光妖冶,活气盎然,让人感想熏染到无尽的美好。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外子放纸鸢。

——汉·司马相如《春分》

春分这天,阴阳对分,桃花盛开,而燕子不顾微微的寒意飞回。
花红柳绿,春燕归来,而各地也有不同的风尚,欢迎和庆祝。
比如在桌子上竖放鸡蛋,寄予美好的寓意,还有在空旷处放鹞子玩耍,欢畅地融入春光里。

到了春分,无论南北,都迎来了春的回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季候北方倾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宋·徐铉《清醒》

春分时节雨水轻洒,杨柳轻拂带回了远方的客人。
北方的春天要来得晚一些,却不知道在南方,早已是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了。
不过,到了春分时节,再偏远苦寒的地方,也会被春光笼罩着,迎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清明节姗姗而来,不知不觉间,春已深了。
清明时人们踏青,祭祖,户外活动越来越多。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整顿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清明节,东风里开着梨花,人们纷纭出城玩耍,踏青寻春。
西湖的春色太美,都舍不得早早归去,直到天已傍晚,笙歌已歇,才逐渐散去。
此时西湖归于沉着,万树杨柳只属于婉转啼唱的黄莺,更是一番风情。

清明时,总会下雨。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唐·杜牧《清明》

清明这一天,落着绵绵小雨,空气变得伤感,路上的行人失落魂感怀。
这冷生僻清的时节,不如一醉解千愁。
借问当地人何处可以买酒?牧童笑着指向远远的杏花掩映的村落。

春天的末了一个节气,谷雨,意为雨生百谷。
丰沛的雨水让春天越来越繁茂,大地活气盈盈,春天却也逐渐到了尾声。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小雨像丝一样,溅在地上,却又似尘土,煮酒的瓶子有封口的蜡浮在上面,正是尝酒的好时候。
谷雨前后,樱桃红红,快要熟了,牡丹却刚刚伸开花瓣,绽放笑脸,彷佛是不肯让纷纭飘坠的落花带走春天。

谷雨不仅可赏牡丹,也是品新茶的时候,正所谓“雨前茶”,滋味上佳。

仲春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唐·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农历仲春的谷雨时节,坡野上茶树披着清露,分外鲜嫩喜人。
宿醉已醒,拖着多病的身躯,怜惜地摘取几片新芽,用来煎茶,既可消渴解乏,也可令人复苏,变得平和从容。
茶喷鼻香袅袅,光阴悠然,这日子平淡,却也美好。

谷雨过后,春逐渐老去,绿多红稀,植物加倍繁茂,景象渐热,发布着春天的结束。

春天的六个节气,包含着由浅及深,变革多姿的春天,就像一支支神奇的笔,精心地描述,换了人间。
到了春天,莫急,也莫忧,和一个个节气一起,走过期间,看花着花落,春来春去,心中留下无数的美好,期待着下一回的相遇。

-作者-

禾雨,喜好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探求一个个俏丽的细节,愿光阴留下温暖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