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些《无题》诗,就可以走进李商隐这位大唐情歌王子的内心天下。

后人评论李商隐的《无题》诗作时,指出了其缺陷——“语工而意不及”。
意即李商隐的诗喜好用典,意境朦胧不明,抒怀婉转难以捉摸,令人不能理解。

以是如此,完备是评论家未能走进李商隐的内心天下,无法理解他的爱与哀愁,进而体会不到“情之为物、惟恍惟惚”的缘故。

须知感情这种事情只可融会、不能言传,雾里看花最美,倘若是一览无遗、纤毫毕现便大煞风景了。
李商隐传世诗作约有六百余首,个中有三十多首冠以《无题》,另有许多原来也是《无题》的,却被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多此一举加了诗名,其实无趣的很。

道士爱上宫女却被棒打鸳鸯写下三十多首无题诗昭告世界

要想明白李商隐为什么要将《无题》诗写的月朦胧鸟朦胧,只要将个中几首搞明白就可以了。

这首本来是《无题》的诗作,题为《碧城》的七律,完备是后人的年夜煞景致之举。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生平长对水晶盘。

名为《碧城》的七律一共有三首,这一首,大概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开山之作。
有唐一代的墨客,如果写诗给妻子,都会大大方方在题目中写明,如李白的《秋浦寄内》、白居易的《寄内》、元载的《别妻王韫秀》、元稹的《听妻弹别鹤操》……

而李商隐的名篇《夜雨寄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原来是名为《夜雨寄北》,一字之差,意思却有寰宇之别。

李商隐这类冠以《无题》的诗作,原来就不是写给妻子的,而是秘而不宣、不敷为人性的感情,这种事情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是一欠妥心鼓吹的尽人皆知罢了。

许多人对诗中起始句的“碧城”二字搞的一头雾水,实在说穿了并没有什么希奇之处,所谓“碧城”,说的不过是道不雅观罢了。
诗中难解之词句,基本上是玄门的一些专用语,后人莫名其妙也是应有之义。

明明是鲜卑后裔,唐高祖李渊却偏偏攀了道家开山祖师李耳做远祖,到了唐晚期,玄门的房中术、永生术更是大行其道,朝野高下污烟瘴气迷漫,玄门作为国教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这一期间的佞道,实则是统治者企求永生羽化造成的。
由于服食妙药,晚唐时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五位天子先后去世于非命。
为了掩人线人,天子每每会派一些宗室进山修道。
名为修道,实则为监视羽士们炼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食人间烟火的青年才俊李商隐也不敢后人,主动跑到玉阳山去学道。
玉阳山位于河南济源,是玄门名胜王屋山的支脉,是唐代是道不雅观集中、神仙常常出没的神秘所在。
相传唐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曾在此山中修道。

一举成名,说的实在是李白由于玉真公主的举荐才得到唐玄宗青睐,天下有名的。

玉阳山上有两座道不雅观,一座是位于东峰的玉阳不雅观,一座是位于西峰的灵都不雅观。
李商隐在玉阳不雅观中苦读《道藏》,修的是上清派。

李商隐到玉阳山修道或者是想步李白后尘走一条入仕的终南捷径,哪知道只因在山道多看了一个小姐姐一眼,便令人生多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死活恋。

一天,李商隐在回玉阳山的路上重逢了一个女子,准确说是一个妙龄的女羽士。

这个女羽士正侍奉在一辆华盖辇车旁,只见她貌美如花、身姿婀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商隐一见之下如遭雷击,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方,再也迈不动步。

有诗为证:此女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次逢?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食色乃是人类天性,羽士也是人,更何况是青春年少的男女。

那女羽士见李商隐一副失落魂落魄的花痴状不由心底可笑,待看清来人眉清目秀风骚洒脱,也不禁怦然心动。
含情脉脉的望了李商隐一眼,就随着华盖辇车飘然远去。

李商隐的一颗心,也尾随着她飘飘的衣袂去了……

有女怀春,良士诱之。

很快,李商隐就打听到了梦中情人的底细。

这个女羽士名叫宋华阳,住在西峰的灵都不雅观,随侍公主入山修道。

彼时李商隐虽一文不名,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当即作情诗对宋羽士展开了爱情攻势。
巧的是,宋华阳不仅貌美如花,还是个文艺小清新。
当她展读通篇虽无一个爱字,却满满都是炽情的诗作那一刻,纤手在抖动,芳心如鹿撞,为李商隐的过人才情深深折服,不可救药的喜好上了这个年轻人。

很快,“十二曲阑干”、“琅苑”中多了一对璧人。
李商隐与宋华阳月下花前诗词唱和,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饮食男女朝夕相处,李宋二情面感迅速升温。

李商隐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宋华阳却“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人郎有情妾故意,很快就有了枕席之欢。
初尝禁果,从此一发不可整顿,灵都不雅观里四处留下了他们男欢女爱的身影。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生平长对水晶盘。

纸里包不住火,不久二人私情被人撞破,引来无数流言蜚语。

人言可畏,李商隐与宋华阳爱的如胶似漆,却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
撤除封建礼教的男女大防,就连玄门清规也不许可他们随意率性妄为。

一想到这些,李商隐就黯然神伤。

一日黎明,繁星已没天将清晨,又到了分别的时候,二人在窗前沉默着相对而座。
李商隐忍不住长叹一声,起身推开了窗,一股清冽的风拂面,一夜云雨枉断肠……

“若是晓珠明又定,生平长对水晶盘”,面对恋人的嗔怪,李商隐只好自欺欺人。
未来的方向,他也不知道在哪里。

花好月圆不是人生,阴晴圆缺才是常常态,短暂的欢娱后是长久的分离,良宵苦短奈何天。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首《无题》说的是二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

由于要避人线人,李商隐与宋华阳不得不有所收敛,两人的单独相处越来越难,越来越短暂。
越是如此,他们的感情加倍朴拙,别后的相思益发苦不堪言。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死活不渝的思念令墨客无法就寝,月下独吟不以为夜寒,却担心再见面时心爱的人看到他干瘪的容颜。

一个在玉阳不雅观,一个在灵都不雅观,明明在同一座山中,却如隔星汉,脉脉不得语。
相爱却不能相见,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

明明可以沿着波折的山路去见心爱的她,却只有殷勤的拜托青鸟去探看究竟。

李商隐的《无题》诗之以是随处颂扬,是由于墨客是存心在爱,爱的情真意切,他用饱含激情的笔抒写内心的爱情。
将刻骨的相思之苦又融入了景中,有情有景、情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李商隐的爱凄恻缠绵、明明知道无望却又不可遏制的思念,这腔相思是无处宣泄的,不敷为人性的,因此才有了如许多的《无题》。
无一字说爱,却字句中处处流淌着浓到化不开的爱。

李瘿隐这种“一寸相思一寸灰”的爱已经成为绝响,当代人只会矫情——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喷鼻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终于有一天,宋华阳珠胎暗结,事情一发变得不可整顿。
李商隐被逐出师门,而宋华阳被遣返回到了宫中。
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统统来得太过仓促溘然,墨客在睡梦中被钟声惊醒,却只见一弯斜月高悬在楼上,金翡翠依然,芙蓉帐微醺,统统如梦如幻,伊人芳踪却杳然。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结尾这一句是全诗的诗眼,必须要搞清楚。

“刘郎”,说的是晒台山遇仙的刘晨。
刘晨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后代刘三姐却是天下有名的歌星。
听说,在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剡人刘晨与阮肇入晒台山采药迷了路,碰到两位仙女活雷锋。
两个仙女不但为二人指示迷津,还约请两个人到桃源洞中结为夫妻。
过了半年的神仙眷侣生活后,刘阮二人思乡心切,不顾仙女的苦苦挽留,执意返乡。
哪知已经物是人非,山中半年人间已历七世。

晋太元八年(383年),刘晨与阮肇一起重入晒台山寻觅仙女,哪知仙踪难觅,二人也不知所终。
李商隐诗中的“蓬山”实在便是指晒台山,浙江晒台山是玄门名山,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晒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写的便是这里。
超过几万重四万八千尺的蓬山,也不知道能否找到神仙,极写李商隐与宋华阳的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
相隔千山万水,再次见面会合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由于与宋华阳的这段感情经历,李商隐背负了“诡薄无行”、“轻薄无操”的骂名,李商隐生平命运多舛与此有关。
差强人意的是,正是拜李商隐这种冲破礼教束缚,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爱情所赐,后众人才可以读到这些荡气回肠的《无题》诗。

倘若李商隐地下有知,他大约会这样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爱没有错,错的是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