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诗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 此诗是杜牧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刺史时游览长江赤壁这一著名古沙场后,遐想到三国期间的赤壁之战从而引发诸多感慨,遂写下此诗。
3. 在表现手腕上《赤壁》利用了以小见大的手腕,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从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入手,引发对前朝历史的遐想。以一件小小的“折戟”让读者感想熏染到历史的沧桑和战役的残酷。
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则通过假设“东风”这一条件,设想如果没有东风帮助周瑜,赤壁之战的结果可能会改变,东吴可能会败北,进而大乔小乔可能会被曹操掳去关在铜雀台。这里以“二乔命运”这一小事反响出三国之争、东吴霸业等重大主题,从小处着眼却展现出伟大的历史画卷和深刻的历史思考。
5. 同时此诗还在蕴藉中带有议论,墨客对付赤壁之战的胜负缘故原由没有直接进行长篇大论的剖析,而是通过对“东风”这一关键成分的假设以及对“二乔”命运的设想,奥妙地表达出自己对历史事宜的意见和不雅观点,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入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6. 这种表现手腕既表示了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也使得这首诗在浩瀚咏史诗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和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