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诗词|塞下曲其三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兔脱。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①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②月黑:没有月光。
③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④遁:逃走。
⑤将:率领。
⑥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⑦逐:追赶。
⑧满:沾满。

鉴赏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足,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候;而宿雁惊飞,透露出仇敌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韶光为冬季,又陪衬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仇敌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仇敌的唾弃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非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创造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由于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傲。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纭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少焉,霎光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掩蔽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末了一句“大雪满弓刀”是寒冷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巨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形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鉴赏二

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饱含了大量的信息,引发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通过读诗,完备可以通过领悟诗意和丰富想象,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战役画图来。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
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
雁飞而且高。
是由声音觉察到的。
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候。
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仇敌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待了韶光,又陪衬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
敌军在夜间行动,应该有各种可能。
然而墨客但谓“单于夜遁逃”。
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迎面而来。
仇敌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仇敌的唾弃和我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
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
“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
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由于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傲。
仿佛仇敌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
便可手到擒来。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
虽然站立不过少焉.而大雪竟落满弓刀。
“大雪满弓刀”一句,又发惊采,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
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掩蔽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
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叫嚣,在阴黑暗酝酿着闪电。
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旧是“焕尔触目”。
“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虽然是绝句的难点,但墨客倘能大胆剪裁,奥妙构思,捉住范例环境与范例场景,完备能够写出精采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从前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
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打仗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墨客,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开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有《卢户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