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将视线拉回三国期间,在这个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曹操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作为一代枭雄,他刺杀董卓、灭除袁绍、平定乌桓、征讨吴蜀,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一番雄图霸业。
建安十五年,出生入死的曹操选择在邺城建都,并在漳河之畔大兴土木,建筑了高约十丈、气势恢宏的铜雀台,以供自己玩乐。
颇有才学、久负盛名的曹植就曾写下《铜雀台赋》来称颂父亲的功德,他也由于这一篇文章而被曹操封侯。文章流传至今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三国志》版,另一个是《三国演义》版,后者当中有这样几句:
立双台于旁边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很少有名副实在的,但是一句“揽二乔于东南兮”却是得到了史学家承认的。
光阴流逝,人生迟暮,时年53岁的曹操不甘心岁月将自己的年夜志壮志消磨殆尽,以是挥毫泼墨,写下了随处颂扬的《龟虽寿》。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便是这样一位有着年夜志壮志的浊世豪杰却也躲不过美人的石榴裙,对付曹操的喜好民间一贯有多种传说,最著名的故事恐怕便是他和大乔小乔之间的“绯闻”了。
杜牧曾经用一首诗词间接解释了“二乔”的仙颜与曹操的爱好。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想当年赤壁之战何等惨烈,吴蜀联军巧借东风,火烧赤壁,斗志昂扬的曹操一败涂地。光阴荏苒,当年的金戈铁马已经化为尘土,倘若当年没有东风助力,或许曹操就能横渡长江、荡平南方、一统天下了。
赢得江山的曹操自然不会弃美人于不顾,而大乔小乔作为当时有名天下的美女,纵然已经嫁为人妇,曹操也会将她们俘虏回去和自己在铜雀台夜夜笙歌。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曹操也究竟没能如愿,只不过他未能如愿也不止这一次。
相传当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大战,袁绍一败涂地。当他们攻入邺城、进到袁绍府中的时候,一个叫甄宓的女人从此被推到了历史前台。
在野史里面不少人将曹操攻打邺城的动机一部分归因于争抢甄宓,只不过被他的儿子曹丕疾足先得了。那么这个甄宓究竟是何许人也、她又有着若何的传奇经历呢?
纵然描写“二乔”的笔墨如此之多,听凭“二乔”多么天生丽质,终极还是抵不过一句“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相对而言,甄宓这个名字很少被人提及,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她成为“三国第一美人”。
倾倒四雄
甄宓出生于一个名门王谢,祖上世代为官,都是当朝权贵,而她从小不仅长得清新奇丽,而且资质聪慧,见识非凡。
姐妹们都在阁楼上不雅观看院子里的杂耍演出,甄宓却不愿意去,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不看演出之时,她却说:“这难道便是女孩子该当看的吗?”一句话让姐妹们都无地自容。
当她九岁偷偷读书、用了家里的笔墨纸砚后,她的哥哥责问她:“你一个女孩子不好好学习做女红,却想要读书,难道你往后哀求取功名吗?”甄宓却义正言辞地说:“自古以来很多有才华的女孩子都是要学习古人履历的,我如果不读书怎么借鉴呢?”
生逢浊世,很多人为求活命变卖家产,甄家乘机收购了无数金银珠宝。十几岁的甄宓面对流落失落所的贫苦百姓,她这样奉劝母亲:“现在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乘人之危,等到灾民生事家里就大祸临头了。我们不如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仅可以积善积德还能担保家里安然无事。”一番见地让家里人对这个小女孩更加喜好了。
还有两个关于她的传说,一是她的家里人在每天晚上睡觉之时都可以瞥见有仙人为甄宓加盖衣物,虽然大家迷惑重重,但是都认为这是一种吉祥之兆。
二是曾经有一个叫刘良的看相之人被甄宓的父亲甄逸请到府中为子女看相,当这个相士拉起甄宓的手时,大喜过望,大声说:“此女将来必贵不可言。”
虽然有夸年夜的身分在,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宓的出身、长相、品行和格局从小就分歧凡响,以是她后来也被袁绍看重,指定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
甄宓贤良淑德,在袁家也是尽心伺候上高下下,不敢有丝毫怠慢。直到曹操大军攻破邺城,甄宓还搀扶着袁绍的正室刘夫人。
对付甄宓美色早有耳闻的曹操也希望能够一睹芳容,乃至想将其俘虏回去共度春宵。只可惜曹丕攻入袁府之后也为之倾倒,瞥见刘夫人背后的甄宓心生爱怜,亲自用手拉起甄宓,为她挽起发髻。
刘夫人瞥见曹丕两眼放光,于是对甄宓说:“你不用担心被杀头了。”建安九年,得到曹操应允之后,19岁的曹丕与24岁的甄宓结为夫妻。
婚后的甄宓相夫教子,先后为曹丕生下了一双儿女,分别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曹绫。甄宓不仅仅存心伺候曹丕,还劝诫曹丕要“雨露均沾”,也要恩宠其他妾室,这样才能够为曹氏一族开枝散叶,担保基业后继有人。
对付一个女人来说,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胸襟实属难得,与那些争风吃醋的女人比较而言,也就更能够看出她的超凡脱俗了。
只不过才貌双全并非只是带给她荣华富贵,随之而来的还有悲惨落寞。自古英雄爱美人,像甄宓这种才貌双绝的女子就更加引人怜爱了,而在甄宓的浩瀚爱慕之人当中就有曹丕的亲弟弟、权力的有力争夺者曹植的身影。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废汉自主,登基之后自然要革除异己,将那些潜在威胁逐一消灭,这个中就包括曹植的诸多门客。
后来曹植到洛阳觐见魏文帝曹丕,曹丕的儿子曹叡陪同曹植用饭。曹植看着甄宓的儿子心里感慨万千,内心翻江倒海。饭后,曹丕为了羞辱曹植便将甄宓的玉带金镂枕送给了曹植。
在曹植返回封地的途中,他睹物思人,想起宋玉曾经对楚王描述的神女故事,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这些富丽的词句全部都是对女子边幅的赞颂,足见甄宓在曹植心中的完美形象。实在《洛神赋》原来的名字是《感甄赋》,只是魏明帝曹叡登基之后为了避讳,以是改了名字。
对付这一段传说李商隐也曾在诗词中有所记载:
无题·飒飒东风小雨来
唐代:李商隐
飒飒东风小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喷鼻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对付这种说法也有很多人表示了异议,比如曹植虽然放浪形骸却也不至于违背伦理、“甄”通“鄄”曹植实在是在感叹自己的遭遇等等。无论如何,甄宓都用她的才华与仙颜为后世留下了太多传说。
了局悲惨虽然甄宓出身崇高、贤良淑德,但是她的结局却非常悲惨,曹丕登基不久便敕令诛杀甄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八个字让民气如刀绞。那么她为什么天诛地灭呢?
曹丕一贯疑惑甄宓与曹植有染。作为自己的亲弟弟、王位的有力争夺者,曹丕一贯都对曹植心存记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当年曹植封侯,甄宓屡次三番为曹植说好话,让曹丕心生疑窦。曹丕南下征战的时候,甄宓恰好身患重病留在了邺城,此时曹植也恰好在此,他们两个人有没有可能趁机互解衣带呢?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面对兄弟的百般刁难,乃至是杀身之祸,借用豆子与豆秸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悲愤。曹丕之以是有心陷害曹植,或许除了当年的争权夺利之外,也有一丝对付女人的铭心镂骨。
阴恶狠毒的曹丕肯定不会许可自己的女人和他人发生龃龉,只可惜他忘了,在他宠幸新欢、和郭女王等妃子寻欢作乐的时候,甄宓却对异日思夜想,彻夜难眠。在独守空房的这段韶光,甄宓留下了唯一传世的《塘上行》。
塘上行
两汉: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置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置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置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词句浩瀚,但是只说了一句话,那便是她对曹丕深深的思念与期盼。只不过曹丕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可能有另一种理解,加上其他女人在一旁煽风点火,以是甄宓更加失落去了曹丕的欢心。
古艳歌
两汉:佚名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被抛弃的甄宓就犹如孤独的白兔一样,身心俱疲,左顾右盼,失落去了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也失落去了自己唯一可以依赖的温暖港湾。
喜新厌旧的曹丕末了还是痛下杀手,那个处处为他着想、曾经让他神魂颠倒的女人终极去世在了权力的屠刀之下。爱恨情仇化作云烟,恩怨纠葛终成传说。
这样的女人是悲哀的,当一个男人不爱你了,你的思念是一种缺点,你的呼吸也是一种缺点,如果这个男人恰好君临天下,那么你活着也是一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