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古诗词赏析第28期》诗词之约,韵律流转。
欢迎各位来到中华诗联联大学堂,这里是文化的海洋,诗词的殿堂。
让我们一起感想熏染国粹的魅力,深度解析,等你来品读欣赏。

北塘避暑

宋 韩琦

一首经典古诗北塘避暑″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喷鼻香一枕山。

————————————————————

【作者平生】

韩琦,北宋期间一位精彩的政治家和名将,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他出身于世宦之家,自幼便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志气。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与富弼并称“富韩”。

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其文“词气典重”,为诗不事雕琢,自然高雅。

工于书法,尤善正书。
家中聚书上万卷,在安阳筑有“万籍堂”。
今有《安阳集》传世。

生平为官清耿介直,生活俭朴,尤其看重保持晚节,他的诗篇中常流露出清廉高洁的情怀。

韩琦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更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多次担当要职,参与抵御外敌的战役,尤其在抗御西夏的战役中,他与范仲淹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安宁,被誉为“韩范”,威名远扬。

注释:

尽室:百口。

林塘:山林与水塘,避暑的场所。

涤(dí):肃清。

尘寰:尘世。

无乐:没有音乐。

水鸟:鹭鸶。

酒阑:酒尽。

这首诗,正是韩琦罢官后所作,表达了他超脱尘世的豁达情怀。

诗中描写了他在林塘边避暑的闲适生活,清风拂面,水鸟自足,岭云空还,万柄莲喷鼻香,一枕青山,都成为他清心澄怀的醒酒之物。

整首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展现了韩琦高尚清廉的情怀和超尘拔俗的思想情绪。

韩琦的生平,无论是政治上的建树,还是军事上的功绩,亦或是诗篇中的情怀,都彰显出他非凡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他无疑是北宋期间的一位精彩人物。

首联“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直接描述了作者百口来到林塘边避暑的情景,通过描写清凉的林塘景致,表达了墨客摆脱尘世烦恼、心境旷达的情绪。

林塘边的宁静与清凉,与尘世的鼓噪与骚动形成光鲜比拟,使墨客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达到了心境的旷达与清净。
这种超脱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阔别,更是心灵上对世俗骚动的摒弃。

一个“涤”字,用得十分奥妙,不仅指洗去暑热,更寓意着涤荡心灵的尘埃,达到心灵的净化。

颔联“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进一步展现了墨客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清风本是无形无价的自然之物,但墨客却用“谁人敢议清风价”这一反问句式,强调了清风的无价与崇高。

清风无价,难以用金钱衡量,正如墨客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境界无法用世俗的标准来评判。

同时,“无乐能过百日闲”一句,也表达了墨客对付闲适生活的知足和享受,这种知足并非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清净与自足。

表达了墨客对付闲适生活的知足和享受,没有骚动和鼓噪,只有清净和清闲。

颈联“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墨客自足自乐的心态。

水鸟得鱼得意其乐,岭云含雨自然来去,这些自然景象都是那么和谐、自足,正如墨客内心的宁静与知足。

尾联“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喷鼻香一枕山。
”则因此酒阑梦醒后的景象收束全诗,通过万柄莲喷鼻香和一枕青山的描写,使全诗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

这里的“莲喷鼻香”和“山”不仅是实写,更寓意着墨客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境界。
酒醒之后,墨客没有沉浸在世俗的骚动中,而是被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所唤醒,这进一步表示了墨客的脱俗情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奥妙的比喻,表达了墨客超脱尘世、心境旷达的情绪。
韩琦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名将,能够写出这样高洁脱俗的诗篇,足见其内心的修为和境界。

同时,这首诗也启迪我们,在纷繁繁芜的世俗生活中,该当保持一颗清净之心,追求精神的升华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