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宁
在大家都神往诗和远方的年代,你有没有思考过,“人们为什么要写诗?”“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5月29日,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武汉珞珈诗派研究会会长王新才教授做客最新一期长江讲坛,以《生命中诗意的创造与表现》为题分享他眼中的诗与诗意。
“诗从来不在他处,它根植于我们生活最基本的日常,在我们的一饭一蔬当中,在我们走过的道路之中。”是的,在王新才看来,诗歌从来都不但存在于远方,它就在每个人的面前。讲座中,他以一首陈与义的《休日早起》为引,通过先容诗作和古今中外的著名墨客,引经据典从细节处入手,先容了“什么是诗意?”“人们为什么要写诗?”“诗都写了些什么?”“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等多方面内容。
据王新才先容,他在一次有时的机会中重逢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被这本诗集独特的诗风和气质所吸引后开始揣摩其格律,自此开始写古体诗,用诗歌记录日常也成为他的生活常态。他的诗作常常揭橥于《诗刊》《芳草》及亚特兰大《新报》等海内外报刊,作为一名大学图书馆馆长,他也时常受邀演讲,向学生与大众强调读书的主要性。而为了提高纸本借阅率,王新才还考试测验在网络直播间以公开课的办法,带大家赏析诗词之美。
讲座中,王新才结合自身的诗词创作经历,从诗词的平仄格律等角度出发,剖析了诗词创作中应把稳的问题及办理方法。他认为,“以吾言写吾心,以我手写吾口”是作诗的基本哀求,而“诗”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怀和思想。他引用孔子的《礼记·经解》,论述古代墨客温顺敦厚的品行,得出诗词创作“当恳切正意,养浩然之气”的结论。
王新才认为,诗意是诗心在日常生活中的不雅观照与呈现,诗心意味着情绪的诚挚与心地之善,只有那些深具诗心的人才能从艰辛的生活旅程中创造生命的诗意。在这次分享的末了,他总结道:“诗心即是仁心,是美的神往之心,是善的追寻之心,是真的体味之心。”
这份“美的神往之心”,从湖北省图书馆座无虚席的长江报告厅可见一斑,而除了积极来到讲坛现场听讲座的不雅观众,不少网友也通过线上办法“围不雅观”学习。
在互动环节,有不雅观众向王新才请教,如何才能创造生活中的诗意?王新才不假思虑地回应道,生活中从不短缺美,只是须要用一双探求美的眼睛去创造和表达,对日常生活以一种诗意的关照,以美调动各种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运用市场下载“纵目新闻”客户端,欢迎供应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