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承载着我们母语中最高雅的部分。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说的便是你想好好说话,就得学《诗经》。那么说孔役夫是在骇人听闻吗?在两千多年后的本日,《诗经》对我们的措辞还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
我要见告大家的是,《诗经》本日依然影响着我们母语中最高雅的部分。
就说「高雅」这个词,便是《诗经》的产物。
《诗经》的三百零五首诗,可以按照体例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雅,指的是周代上流社会的作品。王室的作品,叫大雅;诸侯的作品,叫小雅。雅到极致,便是我们说的高雅。
这里的「风」指的是民间的诗歌,也是《诗经》内容最多的部分。我们普通人如果教化很高,很有品味,那么就叫风雅。一个人假装自己很有学问、品味,我们本日称之为「附庸风雅」。
颂指的是周代的祭文,也便是周朝贵族祭奠先人的作品。我们中国人最尊敬先人,以是「颂」表示的内容,便是对先人功业的讴歌。
以是,我们本日把夸人的词叫歌颂、颂扬。
这都是我们日常用到的词语,它们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诗经》。
风雅颂 / 赋比兴
详细到不同的诗篇,留给我们本日母语的素材和影响更是不胜列举。《诗经》可以说是汉语最高雅部分的措辞化石,同样也是本日汉语行文的写作化石。
从写作手腕看,《诗经》的紧张手腕为赋、比、兴三种修辞。
赋便是本日我们用的陈述、排比等修辞手腕。古人写诗常用这种排比对仗的手腕,比如我们熟习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和「一行白鹭上上苍」便是标准的对仗写诗体例。因此呢,古人把写诗也叫赋诗。
比是我们本日非常主要的写作手腕,也便是我们现在写文章常用的比喻、类比。类比用的好,文章质量就上升一大截。哪怕我们本日的俚语中,也常常要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说要「打个比方」。
兴便是高等的写作手腕了,类似于本日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怀。比如我们熟习的武侠小说,每每用大段的景致描写,来陪衬文中场景的气氛,以及人物的心情。
庄子写过一篇《秋水》,后人根据这篇文章总结了一个针言叫「望洋兴叹」。这个词我们本日还在用,大家都知道意思和用法。穷究一下,庄子写的的是河水流向大海,虽然写的是河海之事,但实在讲的是人生哲理。因此这种嗟叹,叫兴叹。
在这个时期,我们要把话说的高雅,把文章写的幽美,都脱不开《诗经》给我们的总结。除非你志愿做个粗鄙之人,那倒是可以忽略《诗经》的代价。
国风 / 周南
详细到我解读的这首《关雎》,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关雎》出自《国风·周南》,属于民间诗歌。这首诗讲述了那个人性自由的时期,一个男人如何像君子一样追求心爱的女神。这种天然美好的爱情不雅观,在秦往后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是看不到的。
我们从这首诗知道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女神的认识是那样的高尚,绝非本日往自己脸上划几刀、打几针的妖艳贱货自称女神那样肤浅。
我们能看到一个正常男人心动时的觉得,能看到那个时期的男男女女身上带有的文艺气质。
孔子说,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正是诗文的至高境界,凡事有度, 阴阳和谐。好了,说了那么多,大家对我们的民族措辞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就来看看我对《关雎》的硬核解读。天下只此一份,只有我真的懂《诗经》。
好了,接下来大家好好看下我解读的《关雎》。
点击查看解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