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情绪分类1】

古代诗歌常见思惟情绪分类及解析

1.有关历史和怀旧的诗歌:

(1)表现物换人变的忧郁感情,昔日繁华如今衰落的心情,以及世事沧桑的凄凉心情。

(2)他把古人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进行类比,表达了对嫡黄花、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的遗憾和对自己壮志未酬、不能报效国家的悲痛之情

(3)歌颂古人的功绩,表达自己成大事的年夜志。
(4)忧国忧世,戳穿统治者的愚蠢和腐败,同情下层公民的苦难,忧患国家和民族的出息命运。

(5)以史为鉴,批评现在的统治者。

2.边陲战役诗歌:

(1)表达立功受业的欲望,报效祖国的激情亲切,或保卫祖国的决心。

(2)抒发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或家中妻子的悲痛之情。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频年战役的残酷。

(4)表达对天子好战的不满,对将领梦想名利的愤恨,或对战役的厌恶。

(5)表达无门报效祖国的怨恨,或无望归来的悲痛。

(6)表现塞外风景的奇丽、壮丽。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自然环境的宁静、俏丽,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2)表示对官场的厌恶,或神往隐居生活,或不被世俗污染,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

4.思乡怀乡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表现异域生活的悲哀、苦涩。

5. 给朋友的送别诗:

(1)表达离去后的忧闷苦闷或别离后的孤独感。

(2)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表述自己的感想熏染。

(3)表示劝告、鼓励或安慰。

6.关于女人惦记丈夫的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役残酷的愤慨。

(3)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伤感。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神往。

7.以物喻意的诗歌:

(1)为国家兴亡、亡国灭亡而悲痛。

(2)表达悲痛之情。

(3)以古论今。

8、禅哲诗:表达一定的禅意或哲学思想。

9. 旅行和服兵役诗:

(1)表达离家在外的寂寞、孤寂的心情。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希望和神往。

10.悲哀和告别的诗:

(1)表达青春易逝、抱负难实现的感想熏染。

(2)表达对某人无限的思念。

11、吊唁亡灵的诗:

(1)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悲痛和怀念。

(2)用瑶池来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或现实生活中的苦恼。

12、抒怀诗:对某一事宜的评论和感想熏染。

【思绪与情绪1概要】

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游子流浪之悲惨,兵家妻离子散之怨,不受赏识之孤独,报国无门之愤慨,立功立业之英雄气概,自由闲适之宁静,秀美山川之眷恋,亲情交情之诚挚,归农隐居之乐,官场阴暗之苦闷,别离思念之惆怅,贬谪之哀,流年易逝之感慨。

【思维情绪分类2】

1.忧国忧时

(1)戳穿统治者的屈曲、腐败,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响离去之痛、浊世之情的诗,如杜甫的《春思》。

(3)同情民众的苦难,如白居易的《卖炭者》。

(4)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出息命运,如杜甫的《岁末》。

2.为国家做贡献

(1)渴望造诣大事,如曹操的《龟寿图》、陆游的《怒之书》。

(2)保卫祖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向军进发》。

(3)报国无门的悲哀,如辛弃疾的《永有乐·京口北固亭忆旧》。

(4)失落国之痛,如陆游的《赠儿女》等。

(5)悲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戳穿统治者的战役希望,如杜甫的《走上沙场》。

(7)一种不为人知的空想的凄凉情怀,如屈原的《渡江》等。

3.思乡之情

(1)离乡背井的忧闷,如孟浩然的《夜宿建德江》。

(2)思念亲人、朋友,如王维的《玄月初九思山东兄弟》。

(3)闺房思念情人,如王昌龄的《闺房悲歌》。

4. 人生杂感

(1)抒发山水情怀、田园闲适之情的诗,如王维的《秋山夜话》、孟浩然的《归去来》等。

(2)悲叹繁华社会没落的,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3)借古讽今,如辛弃疾的《永有乐·京口北固亭忆旧》。

(4)对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稀而风大)。

(5)仕途失落败的痛楚,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序)》。

(6)抒发自己生平喜悦之情,如杜甫的《闻官军收复豫冀》等。

5. 龙亭别

(1)留恋忘返,如柳永的《雨铃图》。

(2)深情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甫赴蜀州》等。

(3)真情流露,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见》。

【思绪与情绪2概要】

忧国忧民、怀古悲今、鄙视强者、玩世不恭、愧对天下、自怨自艾、纵情山河、隐居田园、登高赏景、惜春悲秋、思友怀旧、思乡思亲、相知相思、悲别离、杀敌报国、立下大功、孤寂惆怅、孤独悲惨、闲适怡然、愤懑贬谪、坚守道德原则、表达哲理、受到启示和鼓励、鼓励朋友等。

欣赏诗歌内容的技巧:

1.从标题理解工具

2.从字面意思读出感想熏染

3.办理评论中的困难

4.从作者处理解背景

5. 从原著中探求依据

6.从问题中获取灵感

7. 从第一对句中找出特点

8.从末了一句话理解紧张思想

9.从风景中把握感情

10.以意境洞见心灵

精制

颜色

肃清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