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夏季酷热难耐,暑气蒸腾。
陆游《苦热》诗云:“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梅尧臣《和蔡仲谋苦热》再述:“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戴复古《大热五首》则称:“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酷热。
”皆描述宋代夏日暑气弥漫之景。
宋人“苦歊暑”,匠心独运想出一系列夏日消暑之策。
这些凉策不仅有效纾解了酷暑,且充分展示了宋代特有的美学韵味。

“都人最重三伏”,(《东京梦华录》卷8《是月巷陌杂卖》)“正当三伏炎暑之时”,(《梦粱录》卷4《六月》)“藏冰一出卖满市,玉璞堆积寒峥嵘”,(《剑南诗稿校注》卷5《蒸暑思梁州述怀》)宋人以冰之寒力驱散夏日之酷暑。
宋代一样平常“季冬命藏冰,春分启之”,(《宋史》卷116《职官三•礼部》)孟夏开冰。
民间储雪藏冰之法渐趋遍及,尤在伙食之道上,对冰雪之利用独具匠心。
宋人奥妙领悟自然元素如池塘、冰雪窖与菜园,更辅以人工之巧,冷藏工具如冰盘、冰鉴、冰盆等如古代版冰箱,对食品进行锁鲜,并通过藏冰雪创新制作美食。
宋代市场上消夏食品种类繁多,季候鲜果琳琅满目,特色冷饮、冷食更是层出不穷,为市民带来了美味与清凉。

宋代南北方水果频繁流利、输入与互补,同时还积极引进多种外来果品,果品种类繁多。
浩瀚罕见的果品也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
夏季暑气炽盛,商贩们依循季候贩卖水果,宋代夏季常见果品有诸如以下种类:“梅、桃、杏、李、梨、莲、藕、榴、枇杷、杨梅、橙、樱桃、来禽、秋子、海红、葡萄、银杏、枣、柿、胡桃、瓜、西瓜、木瓜、菱、芡、葛、荸荠、茨菰、棠球”,(《咸淳毗陵志》)橄榄、鸡头、桑葚等。
《梦粱录》记载市场有“四季果子、圆柑、乳柑、福柑、金银水蜜桃、紫李、水晶李、莲子、桃、新胡桃、新银杏、紫杨梅、银瓜、福李、台柑、洞庭橘、蜜橘、匾橘、衢橘、金橘、橄榄、红柿、方顶柿、火珠柿、绿柿、巧柿、樱桃、青梅、黄梅、枇杷、金杏”等,价格颇为亲民,荔枝“大如鸡卵,味极美,每斤才八钱”,(《黄庭坚诗集注》卷13《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其二》)郑州梨仅售三钱,鸡头米“一裹十文”,民众尽享新鲜美果,生津止渴,消暑解热。

夏季,冰镇食品是缓解暑热的空想选择。
追溯至宋代,冷食市场中,果品同样霸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奥妙利用雪藏技能,将水果妥善储存,以供夏日享用。
据《瓮牖闲评》所载:“藏雪之处,个中亦可藏酒及柤梨橘柚诸果,久为寒气所浸,夏取出光彩灿然如新。
”展现了宋代食品的冷藏理念。
宋代文人墨客亦在诗作中多提及冰镇果品的清凉之美,如张孝祥在《舟中热甚从鄂守李寿翁乞冰雪樱桃》一诗中写道:“熟颗樱桃和露摘,新冰削玉辟风开。
”樱桃鲜红与冰块晶莹相衬,营造清新风凉意境。
此外,真德秀在《宫夏》“差说内家多富贵,冰盆浸果侑霞觞”之句,描述了宫廷中冰镇果品的奢华场景。
苏东坡亦对冰镇荔枝赞不绝口:“冰盘荐此赪虬珠。
”(《苏轼诗集》卷39《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张辑《浣溪沙》中也有“冰盘巧簇映金瓜,荷喷鼻香飞上玉流霞”。
反响了宋代冰镇果品的盛行。

宋代消暑手册①︱冰盘荐此赪虬珠冷饮冷食汤剂

(宋)佚名:《荔枝图》

除冰、雪之外,宋人还泡入泉水、井水中冷藏果品,“沉李浮瓜冰雪凉”。
(李重元《忆王孙·夏词》)陆游《夏日晚兴》“泉冷甘瓜开碧玉”描述了瓜果在清凉泉水中浸泡后的诱人景象。
类似地,方回在《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中也提到了“密荔凉深泉”,荔枝经深泉冷藏后更加清凉适口。
还用金银、陶瓷等用具进行冷藏,“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便是直不雅观反响。
(《东京梦华录》卷8《是月杂卖巷陌》)黄庭坚《食瓜有感》云:“藓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箸荐寒冰。
”井水浸泡果品,口感冰冽,消暑解渴。
金盘奢华配置,更是彰显精细生活。
冷藏技能延长果品保鲜期,使之远销异地,知足市民消暑需求。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宋代专营饮品的店铺浩瀚,含果饮、冷饮、茶饮及药引,不一而足。
另据《武林往事·凉水》所记,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沈喷鼻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皮饮、梅花酒、喷鼻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等颇为盛行。
这些饮品既解暑又提神,深受民众欢迎。
《事林广记》一书对各种品汤、渴水、熟水及其详尽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记载,均为当时民众常饮之物。
宋人制作果汤,以风雅花果干粉或果膏为核心,调配出独特风味,与当代果茶相似。
制作需用新鲜水果,慢火熬制,饮用时以蜜水调和,口感更佳。
(《事林广记·壬集》卷上《诸渴水》)详细而言,荔枝汤需研磨乌梅肉、干生姜等材料,稠浊糖桂后备用;洞庭汤以橘与生姜为主;橙汤则选用橙子等材料精心调制。
展现了宋人对食材搭配与口感调控的博识技艺。
(《事林广记·壬集》卷上《诸品汤》)

渴水制作,先压迫果汁,再与中药或喷鼻香料、蜜糖慢火熬制至膏状,冷却后存放。
饮用时,沸水冲泡即可,有荔枝浆、杨梅渴水、林檎渴水、葡萄渴水等。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缾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喷鼻香矣。
若以汤泡之,则不甚喷鼻香。
若用来年木犀或紫苏之属,须略向火上炙过方可用,不则不喷鼻香”。
(《事林广记·壬集》卷上《诸渴水》)熟水融果喷鼻香,风味独特,受时人喜好。

宋人深谙药食同源之理,将养生理念奥妙融入消夏饮食中。
当时,市场上最盛行的饮品是饮子,具备医用功能,如清热解暑、疏通气血等。
宋代创新地将果品与饮子结合。
医学文籍如《严氏济生方》《太平圣惠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记载了多种针对夏季中暑的疗品,包括汤剂和饮子,能有效清热解暑,缓解症状。
个中,甘草冰雪凉水、甘豆汤、沉喷鼻香水、荔枝膏水、苦水、喷鼻香薷饮、紫苏饮、雪泡缩脾饮、五苓大顺散、石榴饮子等饮品备受推崇。

此外,茶与酒在宋代夏季市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古人视茶为药,认为通过煎煮饮用,可肃清积滞,促进消化。
茶叶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浸染,成为宋人夏日生活中的主要饮品。
李若水《何德休设冰茶》“明冰沃新茗,妙饮夸四筵。
休论水第一,凛然喷鼻香味全。
凉飚生两腋,坐上径欲仙。
尘襟快洗涤,诗情拍天渊”,展现了饮冰茶直透心扉的清凉之感,仿佛置身于瑶池之中。
在宋代,果品常被文人雅士用作酿酒之材,可见于《山家清供》之记载:“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
”此外,酒肆还供应梨酒、荔枝酒、葡萄酒、黄柑酒、石榴酒、桑椹酒等多种佳酿,其种类之丰富可见一斑。
据《宋史》所载,更有“椰子酒、槟榔酒、蜜酒”等他乡风味酒品,彰显宋代酒文化的多元。
“碧筒酒”,盛夏文人雅趣所在。
泛舟莲池,荷叶盛酒裹鱼,归途酒喷鼻香荷喷鼻香交织,鱼肉熟透。
苏东坡爱此酒,有诗云“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常以此酒飨客。

(宋)林椿:《葡萄草虫图》

除却琳琅满目的饮品外,宋人亦深谙冰、雪利用之技艺,独具匠心地创造出浩瀚清新爽口美食。
诸如甜品、冷淘、冰碗,冷冻菜肴紧张有“冷蛤蝤、冻鸡、冻三鲜、冻石首、三色水晶丝、冻三色炙、冻鱼、冻鲞、冻肉等10多种”。
(《中国风尚通史·宋代卷》)均为当时百姓消暑解热之选,极大地丰富了饮食生活。

宋代呈现时令性限定冰镇甜品、刨冰,诸如冰雪冷原元子、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凉水绿豆、冰雪凉水枝膏、甘豆汤、金橘团、鸡头穰冰雪、白醪凉水、黄冷团子、山药元子、真珠元子、金橘水团、蜜粽冰团,乳糖浇、杏酪、乳酪等乳制类甜品,口感细腻,为解暑小食。
盛夏时节推出的“冰乳酪”,更是将乳酪的醇厚与冰块的清冽完美领悟,再配以新鲜樱桃,不仅口感清凉宜人,更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杨万里曾夸奖冰酪:“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
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冰雪冷元子是一道风靡汴京的网红美食,口感爽滑清凉。
“酥山”是宋代版“冰激凌”,由牛羊奶凝固的“酥”滴盘成“山峦”状冷冻而成,既美味又具不雅观赏性。
而“金盆酥山”更是将这种美食的奢华与尊贵推向了极致。
“素醒酒冰”,石花菜果冻甜品,加橙皮姜汁冷藏凝固,解酒醒脑,开胃消暑。
这些甜品为当时的人们在酷暑中带来难得的清凉与惬意。

冷淘是宋代风靡的夏日冷食,与现今的凉粉、凉鱼相似。
宋人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甘菊冷淘、槐叶冷淘、笋菜淘面、翠绿冷淘、银丝冷淘等。
槐叶淘于“夏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瀹,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酱为熟齑,簇细茵,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
(《山家清供》)宋人夏季品尝槐叶淘时,常加冰块,增冰爽口感。
文人苏辙更因此“冷淘槐叶齿上冰”赞其独特。
《东京梦华录》载有杂技艺人“倒食冷淘”的新技艺。

宋代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

宋代盛夏,蔬果广泛用于烹饪,调和口感,风雅创新。
《清异录》载重午食快意圆,伏日尝绿荷包子,七夕吃摩罗饭,中元品盂兰饼,中秋享玩月羹。
《山家清供》载有“莲房鱼”,精选莲花房,去须底,掏空留孔。
以酒、酱、喷鼻香料及鱼块添补,置甑蒸熟。
“荠菜”的食用办法则是采取盐酱拌生菜,或制成苦羹加姜盐以调味,大略而不失落风味。
“笋蕨馄饨”制作风雅,选笋蕨焯熟油炒,加酒酱喷鼻香料拌馅包皮。
“傍林鲜”,夏初采鲜嫩竹笋,竹边生火慢煨,鲜美独步故得名。
“苍耳饭”,采嫩叶细灼,拌以姜、盐、苦酒,食用可疗风。
苏轼在《格物粗谈》中提及的“榧子煮素羹”,更因此其甜美口感赢得了赞誉。
而“樱桃煎”的制作,则是将樱桃以梅水煮熟,去核捣碎后印制成饼状,再调入蜂蜜,其光荣诱人,口感独特。
“澄玉生”则是将大雪梨切块捣澄,加入少量盐、酱拌制而成,既可佐酒,又可解暑,是夏日里的一道清凉佳品。
“大耐糕”作为夏日特食,选用新鲜大柰子,去皮核后,以白梅、甘草汤焯制,再以蜜调和松子、榄仁添补,末了小甑蒸熟。
此糕之名寓意深远,既表示了对先公大耐官职的敬仰,又承载了对文简公衣钵传承的深厚情绪。
“真君粥”制作大略,杏去核与粥煮,口感醇厚,营养丰富。
“石榴粉羹”制作独特,莲藕切块搓圆,梅水胭脂染色,调入绿豆粉煮制,口感清爽。
均为宋人夏季所食,还有蟠桃饭、蟹酿橙等著名菜品。

宋人的夏日频年夜家想象的更色彩斑斓。
“在两宋期间的浩瀚食品菜肴之中,不少正是以其合理的色彩搭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不同颜色的质料合营烹制,而引起菜肴的色感变革,解释了宋代的烹饪十分看重食品质料本身的色彩搭配与和谐”。
(《中国风尚通史·宋代卷》)

宋人利用食材色彩,打造清凉感想熏染,夏日餐桌成色彩天下。
色彩调制部分源自食材天然色彩,如蔬、果等,以自然光荣烹饪,带来视觉与味觉享受。
《东京梦华录》载:“床上铺着青布伞。
风雨惟旧宋门两家最盛,悉以银饰。
黄冷丸、紫晶皂儿、黄冷丸、雪雪丸、冰雪丸。
”(《东京梦华录笺注》卷8《是月巷陌杂卖》)各式道具与五彩斑斓食品共同营造清爽宜人氛围。
项安世《二十八日行喷鼻香即事》所述:“梅赤杏黄”,描述梅杏色彩。
荔枝“蓝家红”与“七夕红”光荣鲜红。
枇杷嫩黄,绘夏日景象,常见于宋画。
梨洁白或淡黄,夏日清新。
《东京梦华录》提“河北鹅梨”,光荣如玉。
文天祥《西瓜吟》描述西瓜内部:“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展现西瓜色彩之美。
美食诸如“槐叶冷淘”,其光荣呈现出鲜碧之雅,尽显清新之美。
诸如十色头羹、三色肚丝羹、二色水龙粉、生脍十色事宜、三色水晶丝等佳肴,无不彰显出食品菜肴色彩。

宋代夏季避暑饮食色彩搭配与清凉感营造紧密干系。
冷色调如绿、白、青、翠能带来清新风凉感。
宋人选择和制作食品时,亦看重利用冷色调,营造清凉感,表示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