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鸭喷鼻香炉换夕熏。
本文摘自拾文化旗下喷鼻香道平台
喷鼻香道景致
、

花蕊夫人《宫词》有云:“窗窗户户院相称,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喷鼻香”。言之床帐中所燃的喷鼻香是特制的,称为帐中喷鼻香。
听说,李后主宫中所用的帐中喷鼻香制法流传了下来,是用鹅梨与沉喷鼻香一起在火上蒸,让梨汁之甜喷鼻香浸润沉喷鼻香料,以此这种帐中喷鼻香又叫“鹅梨帐中喷鼻香”。
在唐宋时期,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情境,都要配焚不同的合喷鼻香制品。李商隐《匆匆漏》也有道:“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喷鼻香炉换夕熏。”
到了夜晚,就要换“夕熏”——专门在床帐中焚熏的喷鼻香品,便是“帐中喷鼻香”。
黄庭坚也曾作《有惠江南帐中喷鼻香戏答六言》二首:
百炼喷鼻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
一穟黄云绕几,深禅相对同参。
螺甲割昆仑耳,喷鼻香材屑鹧鸪斑;
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
第一首的意思表明,朋友送的这种“帐中喷鼻香”,是江南的名产,利用昂贵的质料精心炮制而成。如此的“宝薰”,在书斋、禅室里焚上一炷,好友们一起品喷鼻香、参禅,是人生美事一件。
第二首则写白日昼寝,利用专门的“帐中喷鼻香”,这在那个时期的人看来,是很自然的事。并且,上好的帐中喷鼻香质量很高,佳味可珍,以是也不一定只限于在床帐内焚熏,完备可以转而为文人生活做事。
苏轼的《与欧阳知晦四首》中提到用鹅梨合药:“合药须鹅梨,岭外固无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
喷鼻香类书本中记载的小龙涎喷鼻香、江南李主煎沉喷鼻香、笑使女、小宗喷鼻香、仙茰(萸)喷鼻香等,都利用了鹅梨。
仙茰(萸)喷鼻香:甘菊蕊一两、檀喷鼻香一两、零陵喷鼻香一两、白芷一两、脑、麝各少许乳钵研,右为末,以梨汁和剂捻作饼子曝干。
小龙涎喷鼻香:沉喷鼻香一两 龙脑半钱。右为细末,以鹅梨汁作饼子爇之。
清人王訢在《青烟录》中有对小龙涎喷鼻香的评价:“此小品之最清厚者。以唐时宋清三匀煎较之。减麝脐而济以梨汁,煞有思意。”
三匀煎,是唐代京城长安药商所调制的合喷鼻香,以龙脑、麝喷鼻香、沉喷鼻香调和制作喷鼻香丸名为“三匀煎”,焚此丸喷鼻香有富贵清妙之意。
常被古人用来合喷鼻香的鹅梨,很有可能属于现今河北一带的鸭梨品种,宋代无鸭梨之称,而以鹅梨著名。
宋人董弅的《闲燕常谈》中记载“河朔十分清气,为鹅梨占了八分。”可见鹅梨在河北的地位之主要和名气之大。
如今,在河北一些地方也将鸭梨的一类品种称为“鹅头梨”。
鹅梨在宋代备受宋人推崇,宋代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有:“自从北郡无人到,不见鹅梨今几年”,描写对这种佳果的怀念;而另一著名官僚洪适也有诗:“新鹅借颜色,甘蜜添滋味”。
在《喷鼻香谱》中有“江南李王帐中喷鼻香法”:用沉喷鼻香一两细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鹅梨是一种喷鼻香味强烈的梨,把十只鹅梨研成梨汁,与一两沉喷鼻香末稠浊在一起。然后,把这稠浊质料放在银容器里,再将容器放入甑内,坐在水锅上,在火上反复蒸,直蒸到梨汁收干为止。
显然的,这是让沉喷鼻香“借”梨汁的果喷鼻香,让梨汁清而且甜的芳香融入沉喷鼻香中。在《陈氏喷鼻香谱》中,同样的合喷鼻香法被列为“江南李主帐中喷鼻香”之第二方,然后记载云:
沉喷鼻香末一两,檀喷鼻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喷鼻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既把鹅梨挖去内核,装入按比例配好的沉喷鼻香末、檀喷鼻香末,密封,然后上火蒸——这是把质料之一的喷鼻香梨直接发展为盛喷鼻香料的容器了。蒸过之后,把梨皮去掉,梨肉连同个中的喷鼻香末一起研碎、和匀,做成饼儿、丸儿,经由“窨”的程序之后,就可以点火。
而在晚唐、五代词中谈到夜帐的光景,每每爱提到“沉烟”,也便是沉喷鼻香经焚熏发出的烟缕,“晓来闲处想君怜,红罗帐、金鸭冷沉烟。”
试想一下,在暧昧的暗夜中,在罗帐深处,常常有沉喷鼻香的气息氤氲低回,而且沉喷鼻香已经被融入了蔷薇水、鲜花露乃至梨汁的芳香,掺有花喷鼻香或果喷鼻香的妙韵,那夜帐便在沉喷鼻香的贵重芬芳里,始终有一丝花喷鼻香或果喷鼻香在徘徊,何等的旖旎动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