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

初中语文常考诗歌鉴赏意象50条速记速会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景象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

02 羌笛

多传达离去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常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遇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03 柳

“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去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04 月

(残月、明月、月牙、玉盘)

在许多墨客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05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

06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悲惨失落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07 浮云

比喻在外流落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朋侪》李白)

08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李贺)

3、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武陵春》李清照)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09 落花

(落红、残红)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奥深厚喟叹和哀愁。

1、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武陵春》李清照)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喷鼻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10 松

刚毅高洁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

11 梅

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12 菊

刚毅高洁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陶渊明)

13 萍

多传达惆怅和哀愁

山河破碎风飘絮,出生浮沉雨打萍。
(《过单独洋》文天祥)

14 梧桐

悲惨悲哀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李煜)

15 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杜甫)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短歌行》曹操)

杜鹃(子规) 悲惨哀伤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6 鸿雁、青鸟

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17 舟

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18 玉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 如“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顾月中看。

19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
’”

20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悲惨,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范例的陆上送别之所。

21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别号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一直啼鸣,啼声清脆而短匆匆,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赤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如唐代墨客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22 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3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由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讯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本子。

24 鸡肋

比喻没有多大代价,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5 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
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如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只今草木忆英雄。

26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俞伯牙长于弹琴,钟子期长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如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27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去世,而汉青鸟使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8 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朋侪》:“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9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落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者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青鸟使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30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31 猿啼

涌如今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哀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感情。

32 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无人密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3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墨客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朋侪的眷念之情。

清人失落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34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落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者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青鸟使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3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工具

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不雅观察得相称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36 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朋侪的怀念。

37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愿望的急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38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质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39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40 楼兰

代指边疆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1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着花,

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42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常常骚扰边疆。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建筑府第,霍去病推却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不雅观图忆古人。

43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常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44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如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5 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龟龄的象征,

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龟龄。

46 精卫

古代神话。
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去世,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困难,努力奋斗。

47 抱柱

相传古代一诗人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良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诗人为了坚守信约,不肯拜别,抱住桥柱,淹去世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48 问鼎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49 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

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50 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绅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阁下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痛恨。

对喜好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好或看重。

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关注“语文大师”,三分钟中学语文传授教化大片。
高效,有趣,让传授教化相长。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