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阮籍齐名,主见“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其个人风骨对后世的时期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名字叫嵇康。

众人初识嵇康,皆因他天人之姿的边幅,而铭记并敬仰这个名字却因嵇康这生平,不以色侍人、不恃才傲物、不谄媚权贵,如清风朗月般美好却偏偏隐入山林,一身风骨不染俗气。
纵不雅观嵇康的人生境遇,便可想象魏晋期间文人的清傲风骨。

1、始于颜值

嵇康千古风流一人而已

既然说始于颜值,那么嵇康长得究竟有多帅呢?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晋书》中曾这样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范,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要知道史籍惜字如金,然而《晋书》中却用足足三十二字来形容嵇康的边幅,古往今来,唯嵇康一人。

除却史籍记载,嵇康的朋侪也不吝啬笔墨去夸赞嵇康的边幅,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形容“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来有人用“鹤立鸡群”来夸赞嵇康之子稽紹,“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人王戎只是淡淡回应:“君未见其父耳!

不过最能证明嵇康有天人之姿还要当属嵇康的婚事。
24岁那年,嵇康来到繁华的洛阳城,他的涌现让全体洛阳女子为之猖獗,他出众的边幅让他成了无数洛阳女子的偶像,乃至惊动了皇家。
曹操的孙女长乐亭公主由于爱慕嵇康的边幅,竟然主动哀求下嫁无权无势仍是一介布衣的嵇康。
终极,在最重视门第的魏晋,嵇康竟然真的迎娶了大魏皇室公主为妻,由此可见嵇康的外面是何等超凡脱俗。

2、陷于才华

以色侍人不可历久,若嵇康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草包,那他不配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更不会被后众人敬仰膜拜。

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响出时期思想,是三国期间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嵇康的文学造诣紧张表示在他的四言诗上,时人评论“《诗经》之后,四言诗大成者唯有两人,曹操与嵇康。
”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而嵇康所写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得意,游心太玄”其意境之清幽怡然让东晋精彩画家顾恺之心思憧憬,每每作画皆要回味一二。

而嵇康为何被称为思想家则紧张因其继续了老庄的养生思想。
魏晋期间,时人推崇养生之道,各持己见:一说修道羽化永生不老,另说人死活由天不由人。
嵇康办理了时人互不认可的抵牾局势,指出修仙一说虚无缥缈不可信,但只要导养得理,延年益寿却是可以达到的。

嵇康所著《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是为奠基之作,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意见,主见“形神兼养,重在养神”,对后世的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影响良多。

除了文学家、思想家,嵇康还有一个主要的头衔,是音乐家。
《晋书》说嵇康:“精于笛,妙于琴,长于音律。
”嵇康的音乐作品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可见嵇康的音乐成就之高。

3、忠于人品

然嵇康最令众人折服之处在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逍遥山水间,从此世俗与我两边。
但也正是这样朴拙、直白、乃至锋利的处世之道将嵇康引向了去世亡的地狱。
嵇康之去世,将魏晋文人之风骨表示到了极致,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壮烈又洒脱的传奇。

嵇康不喜惨淡污浊的官场,司马昭掌权后招他当幕僚,嵇康不假思虑的谢绝,隐没山林之中。
他的好友山涛卸任尚书吏部郎时,推举嵇康代替自己,嵇康竟写下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在文中写到:“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落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嵇康性情坦直,没有一点调皮光滑油滑的影子,随心而言随性所为,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时的朝堂上,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小天子曹髦被弑杀后,司马昭颠倒黑白,说是诛杀了叛逆,满朝文武皆不敢违逆他,陪他当心翼翼的演戏。
唯有嵇康一人特立独行,以一片虚伪至极的附和声中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的文章,借与好友山涛绝交的名义,表达绝不出仕的决心,至此司马昭却再难容嵇康。

恰好此时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
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
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破家丑,以保百口世清誉。
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
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
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
司马昭一怒之下,敕令处去世嵇康与。

嵇康对己宁静无欲,对友仗义合作,对官不屈不媚,这样的人品当真是令人敬佩。

4、终成绝响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要求朝廷赦免他,并哀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哀求并没有被赞许。
临刑前,嵇康依旧神采不变,犹如平常一样平常。
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韶光,便向兄长嵇喜要明天将来常平常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嗟叹道:“从前袁孝尼想要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恪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落传了。
”语毕,从容就戮。

嵇康赴刑之场景,被史籍永久地保存了下来,那日洛阳东市刑场人隐士海,嵇康在生命的末了光阴,未曾悲戚,未曾抱怨一句命运不公,只是轻抚古琴,于是,千万人中琴音鸣动,流传至今未曾消散。

可嵇康去了,魏晋之后,再无一人有他这样洒脱淡泊气节,有他这样的死活从容风骨,一个时期过去了,天下再无广陵止息。
就像嵇康在这世间留下的末了一句话:“广陵散自此绝矣”,人间间也再没有涌现过这样一位才华无双、缥缈若仙、高洁磊落、疏狂不羁、至情至性的男子。

许多年后,墨客白居易感慨道:“斯人去世已久,其事皆昭彰。
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嵇康,一个心中有琴有酒、有诗有友、有天地、有万物却无一丝虚伪低劣的男子,他如一颗星子划过天涯,惊起万丈光芒。
隐居山林,他活得洒脱,面对司马集团的伤害,他没有屈从,去世也要有不朽的魂。

千古风骚,一人而已!

嵇康当得起如此评价,值得我们永记!

作者:日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