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古典诗词 | 鼓励原创文学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首哲在字上理在心中的小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明: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勾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逝。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

【浅析】

前两句写所见,后两句写所想。
“景入理势”;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以为它在说理,而理清闲个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利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平凡百姓家。

表明: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浅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壮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明: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别号岱宗。

2.钟:授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浅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惊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年夜志壮志。
开头两句,写泰山的嵬峨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奇丽和能分割昼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末了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墨客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年夜志,显示出他保持不懈的性情和远大的政管理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算作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孔,

只缘身在此山中。

表明: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北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便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

5.真面孔:指庐山真实的景致。

6.缘:同“原”,由于;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浅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由九江,游不雅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革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不雅观察问题应客不雅观全面,如果主不雅观片面,就得不出精确的结论。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不雅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原形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不雅观成见。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表明:

1.春日:春天。

2.胜日:景象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墨客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随意马虎识别的意思。

8.东风:东风。

【浅析】

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贤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墨客将贤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东风。
这实在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喷鼻香。

表明:

1.卢梅坡,宋墨客。
生卒年不详。
“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4.骚人,文人。

【浅析】

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不雅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驳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
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颂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致。

利用比拟的手腕,到处雪和梅的长处和不敷,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千秋,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浅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弗成,单靠指头也弗成,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能的闇练。
琴不难节制,指头大家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能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
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
实在这是一个繁芜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不雅观关系。

-----------------------

关注微信,获取更多诗词创作技巧、格律知识、诗词赏析、美文欣赏。

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助赢诗词文学

请关注→新浪微博@诗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