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尧典》言“诗言志”,陆机《文赋》云“诗缘情”,孔颖达《左传正义》则曰“情志一也”。情志便是一个人的内心天下,包括对生活的感想熏染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代价判断。这都是古典诗词所包含的内容,也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绪、基本人生不雅观和基本代价不雅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切实其实定和追求,古代人如此,当代人亦如此。以是古典诗词中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绪、思考和代价判断就可以没有阻碍得通报到本日。
十九世纪,墨客与哲学家就创造了人性在异化,人在蜕变。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他们竭力倡导“诗意地栖居”,旨在通过人生的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能所带来的个性消耗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使人不会成为归天的存在,不会成为机器生活整体的一个碎片。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科学性使人性退化,人类的诗意正在萎缩,人性精神越来越贫瘠。我们在平庸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意志很随意马虎被消磨,而变得心灵麻木,觉得迟缓,审美感想熏染能力也日趋退化,成为一个没有灵慧也没有意见意义的人。生存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意义,更是一种超越的意义。生存、生活、生命,以诗意为根基,亦即“诗意地栖居”。越是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我们越是须要按照孔子“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经典原则,以高品质的审美鉴赏活动来求得精神生活的平衡。
人性是“诗与远方”。诗为什么在远方呢?诗就在目前,诗在心里,我们就在诗中。
我们本日读古典诗词,真的可以觉得到它这天常生活的文学,日常生活的事情,平凡而纯挚,恋爱、结婚的欢悦,行旅、服役的哀伤,父子之情、母子之情、伯仲之情、夫妇之情、朋友之情,无不应有尽有,人生、人性、人情是古典诗词的灵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南宋赵师秀的《有约》,写的是黄梅时节,墨客雨夜待友来访的情景,真切地描述出约友未至的怅惘心情。细细品来,他们之间的交情如水般平淡而悠长,这样的交往,阔别了世俗功利、阔别了算计得失落,怎不轻松惬意、文雅坦然?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陶渊明对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给我们的一条主要启迪便是:看淡了名利,才能看得清自己。
如此等等。诗词中有历史风云,诗词中有家国情怀,诗词中有人生四季,诗词中有生活百态。如何让我们的感情不再粗糙?如何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优柔?诗词是一种很好的寄托,它能使人沉静下来,自警于心,自励于行,感悟生存聪慧,创造生活之美,提升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