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德泉

二十年前一少年,楚石风姿正翩翩。
我赴株洲有贱务,夤夜访之两开颜①。
小屋一间何简陋,一窗紧闭风不透。
床头被乱无人理,镇日忙乎难顾就②。
床前一板作平台,四季于上展高怀。
台上散满寿山石,台下一篓青田材。
刻磨不减千方印,日落月升全不问。
今日才临汉瓦当③,嫡又将缪篆运④。
心仪浙派习西泠⑤,当代名贤几访尽。
篆刻数秋多造化,继之转而攻字画。
书法笔开陈石鼓⑥,欲与秦人争高下。
山水技法师宋元,为欣绝艺浑无价。
研读先哲醉且痴,不碍新潮亦相知。
东风秋雨得三余⑥,又从唐宋学诗词。
若非门来今旧雨⑧,平凡难有歇休时。
精研先哲无或缀,时有文章新印出。
文章种类一何多,精到尤推篆刻学⑨。

余德泉时年2008年12月【古风】

【解释】

余德泉作品赏析 ▎咏楚石印

楚石,青年字画家。
字画印俱佳,于诗文亦有教化,人才难得。

【注释】

①夤夜,深夜。

②就,此。

③瓦当,即铜瓦之头,其上多有装饰篆文。

④缪篆,摹刻印章用的一种篆书,因其印文屈曲缠绕有绸缪之象而得名

⑤浙派,著名篆刻流派之一。
清乾隆时由丁敬首创,继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人。
主见宗秦汉而兼取众长,讲究刀法,善用切刀,不主一体,各具特点,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
凡属仿效以上诸人之艺术风格者,通称浙派。
西泠,西泠印社。
中国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丁仁、叶为铭等人创办于杭州孤山,因地近西泠而得名。
对中国篆刻字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首任社长为吴昌硕。

⑥石鼓,石鼓文。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课石笔墨。
书体为大篆即年夜篆。

⑦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时魏人董遇传授教化生要利用三余韶光抓紧学习。

⑧杜甫《秋述》有“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之语,即以今雨旧雨指新朋友老朋友。

⑨楚石出版著述多部,如各种石本集联等。
篆刻方面有《印学散论》与《中国篆刻艺术》等。

作者简介

余德泉,1941年生,四川叙永县人。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措辞专业。
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湘江字画院院长,中南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领衔导师,我国首位对联学研究生导师,中心文史馆字画院研究员,湖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民盟湖南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兼湖南民盟字画院院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

紧张著作有《语文四品》《笑话里外不雅观》《古汉语同义虚词类释》《诗律、词律、曲律和联律》(《古代汉语》中的四章)《对联纵横谈》《中国长联三百三》《天下名联》《对联通》《对联格律 对联谱》《得月斋联稿》《余教授教对联》《古今绝妙对联汇赏》《古今茶文化对联不雅观止》《余德泉诗联新稿》《余德泉对联文论》《简明书法教程》《章草大典》《章草传帖》《章草论语》《余德泉章草论语》《余德泉书自撰作品集》和《余德泉诗联书法新集》等。
主编有《书法通》《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湖南楹联》等。

其理论成果和学术活动多具有开拓性意义。
长于章草、隶书、行书、帛书、楚简等多种书体。
先后五次在长沙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个中一次展出用八个民族九种笔墨书写的对联。
曾应邀到台湾淡江大学、澳门大学、都城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讲授楹联与书法。
2007年获中国楹联学会首届梁章钜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