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嗜书如茶的文雅,确有细味其意的习气。闲时乱翻书,自以为是的小感思,滋养着我乐此不彼的小情趣。
何况,这世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阅读也不例外。所谓的好读本,未必大家适宜;真正的好作品,离不开阅读者的视角。
视角很主要,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以是阅读时,特殊是阅读那些古诗词,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只要以负责的态度,即可。至于是否真的能读懂或者读透古人的心,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真正的田园,是精神的清净安宁提及田园,自然会想到陶渊明,想到他的《归园田居》,个中的这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步一景,平铺直叙;一虚一实,情趣盎然,平实自若的叙说中,墨客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跃然纸面。墨客伴月而归的画卷,更是令人憧憬。
不得不说,高楼林立的当代生活,让归园田居,成了心心念念。然而,真正的田园生活远不是想象的那么大略,也不是一样平常人能够随心而就的。与其在焦躁不安中憧憬,不如在诗行间沉浸,在身边的噜苏中寻觅。
身居城市,我们可以:种花阳台间,哪怕只是叶盛花不见,哪怕只这天里拾残片,我们依然勤学不辍。这便是一种意见意义,源于脾气,始于热爱。
身处高楼,我们可以凭窗漫赏,看光影迭起的妖冶,看雨落枝头的葱翠,看结伴展翅的鸟雀;在凝望或者远眺中,感想熏染自然天下的精彩,体味居家生活的简静。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田园是一个名词,也是一种意象。可以是一片庄稼地,可以是返璞归真的清闲、和风小雨的沁心。
真正的田园,不是阔别生活的瑶池,而是能够感到温暖的归属,一种随性的天真。平凡日子里,一旦有心,身边处处是田园。
花草,诗情最好的载体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诗情最好的载体。作为读者,怀揣一颗细腻优柔的心,就可以读出诗中的万千风雅,词里的千娇百媚。
比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句,跃入眼帘的是深闺女子怀人伤春,孤清落寞的神态;是萧风肃杀,花瓣零落的伤情。
倘若,一字一句,轻吟慢咏,哀婉清幽的镜像里,梨花带雨的女子,悄然生动,见字如面的真实感,逼仄而来。
怎一个直抒心意,怎一个意蕴深悠,怎一个直抵心间。
可见,好的诗歌,便是这般未必有所指,未必无所指,但是言外却能以为款款深情拂面而来;绵绵意蕴挥之不去,这是写的最高境界,这是读的最佳状态。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代理学家程颢如是说。
好的阅读,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贯通,是可以透过表面窥见内里的。一如我们读古诗词,便是读古人的日常生活,便是在笔墨中走进他们的天下。在这场笔墨间的穿越里,若是有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有不自觉的笑语轻吟,那便是真正的灵犀相通了。
意境,源自诗歌之外的积累作为艺术的表达,有人说:诗是不能被解读的,犹如我们不能摘取一段月光,不能真正听见一朵着花的声音。但是我们可以去体味,借助诗歌呈现出的意象,去体味其间的各类,比如阅读时的觉得,以及笔墨背后的感情。
本着“读书要玩味” 的理念,再次品读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这首《明月三五夜》确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收成。
比如 “拂墙花影动,疑是美男来。 ”这句,瞥见的第一眼,何止是欢畅自来。那一瞬间脑补的画面,如电影般垂垂展开:乐音袅袅,月影婆娑;是心醉神迷的期待,是心头撞鹿的娇羞。墙的那一边,花影绰绰,暗香盈盈;墙的这一边,“我”斟酌着,沉醉着;很想纵身一跃,看一看那边的风景,很想轻轻问一句:对面的人儿,可是我心中的“你”?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 拂墙花影动, 疑是美男来,”
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品味,就这样独行其是地陷入再陷入;唇齿生喷鼻香,是在阅读诗句的那时;眉眼含笑,是在品味诗情的那刻。
至心喜好这样的表达:多姿多彩的意象里,阅读者有了既做演员也可以做导演的酣然尽兴。
读诗,读的是意境,读的是修辞,读的是觉得;而这所有,是一个人文学素养的积累。
对付一首诗,遣词造句固然主要,创作的时期背景也不可忽略。好的墨客,一定是时期生活的参与者,是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的。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喜好一种觉得,是心不在焉地走进;沉浸一种氛围,是情不自禁地陷入。
读到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的时候便是如此。那一瞬间,花开春暖的妖冶,不请自来;于是东风佛面的优柔,悄然蔓延;于是,放缓脚步,悠然漫赏的欲望,萦绕于怀;于是,凝眸花枝,静听水流的欲念,蠢蠢欲动。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一句话,九个字,却将柔情深种,实在,我更愿把它视作一份闲情逸致,一种由于美好而呈现出来的清闲悠然。品读古诗词,就该有这样的心境,一边阅读,一边欣赏,一边回味,这样逐步地融入,逐渐地感化。
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长于创造、丰满内心的条件。逐步走,悄悄赏,你会创造在一些不太起眼的细节里,有诗意葱茏;你会觉得,在一些庸常的噜苏里,隐匿着别样的精细。
品读古诗词,犹如整理自己的生活;无需太过用力,只需随心漫咏;随着觉得走,方能体会出它的平实自然,它的生动形象,它的情趣盎然。
文章作者:文如烟。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水净喷鼻香自远》。喜好在茶色里打坐,在音乐中沉溺,在笔墨间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