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得一心腹足矣,

即便死活相隔。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题文与可墨竹赏析

苏轼 〔宋代〕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

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清闲。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全球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谁云去世生隔,相见如龚隗。

(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五)

注释:

1、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人称石室师长西席,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人,著名画家、墨客。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字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仰。
长于画竹子,苏轼评其“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后“胸有成竹”来源于此。

2、谓:对…说。

3、既没:逝世,去世去。

4、定:副词,到底,究竟。

5、诗鸣草圣余:苏轼曾赞颂文与可有诗、词、草书、画四绝。

6、三昧:比喻深耕某一领域已出神入化。

7、奄忽:文言副词,忽然。

8、龚隗:比喻阴阳两隔者之间的默契、心腹交情。

译文:

老朋友文与可给一位道长王执中画了一幅墨竹,并对王执中说不要让别人题字,等苏轼回来后,让苏轼在画边作诗。
与可去世后八年我才回来,见到这幅画,在上面赋诗一首。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人豪放如此洒脱不羁。

诗词成绩声名远扬,草书艺术造诣高,可与怀素比肩;画竹子也能形神兼备,画出其神韵。

竹子彷佛每时每刻都从树木和石头中长出来,荒诞离奇超乎常理之外。

众人都认为此画可作珍宝,但只有我才能真正欣赏期中妙处。

自古知音难寻觅,倏忽之间你等我太永劫光。

谁说咱们死活相隔,即便如此不延误你我成为知音。

赏析:

与朋友交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事等之间的差异,主要的是朋友之间能够交心。
有道是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与知心友相交,其他的世俗事又何必理会呢?“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人生得一心腹足矣,但每每更多时候,知音真的很难碰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唐·戴叔伦《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欲将苦处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

比较之下,苏轼是幸运的,有表兄弟为知音。
文与可十分欣赏苏轼,即便自己画完一幅众人视作珍宝之作,别不轻易请别人题诗,点名苏轼作画,不得不说是对其学识、人格的尊重与敬仰。
只可惜,文与可没等到苏轼归来,却先走一步。
即便如此,并不影响二人友情成千古传诵。

作为题画诗,往年高考曾有涉及,重点稽核考生对诗词理解能力、鉴赏剖析能力。
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蕴藉的诗奥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互填补、相互延伸、相互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措辞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