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章师长西席(1912—1966)
我对京剧的喜好,首先从武戏入门,尤其对武丑更为偏爱。对那些身材矮小、机警灵巧、身手卓绝、口齿伶俐、风趣诙谐的各种武丑人物特殊钟爱。在我国浩瀚的古 典小说中,不乏那些飞檐走壁、翻墙窜梁、大方仗义而又聪明机警的人,每每与那些 身材魁梧、容貌丑陋、力大无穷、吼声如雷而头脑大略的人物(由净角扮演)形成鲜 明的比拟,成为主人公(由武生扮演)的旁边手,从而导出了许多引人入胜、宏伟壮不雅观的武戏。四、五十年代生动在京剧舞台上的武丑大王、武丑第一人的前辈艺术家叶盛章,便是专演这类人物的著名演员。
《雁翎甲》叶盛章 饰 时迁
叶盛章出身于戏班世家,父亲叶春善主理京剧'富连成'科班。他对子女培养哀求极严,从小就把他们弟兄(盛章、盛兰、盛长)送到“福清社”科班学戏。不料“福清社”中途短命,经“富连成”总西席萧长华做主,将叶氏兄弟编入该科班第四科“盛”字辈。
《安天会》 叶盛章 饰 孙悟空
叶盛章进入“富连成”后,受到极其严格的艺术演习,他拜著名武丑王福山为师,更得到老艺术家王长林(王福山之父)亲自教诲。他口齿伶俐、念白豁达干脆,腰腿功夫好,武打“冲”、翻得“飘”、跟斗起得“高”,落得“稳”。“虎跳前扑”、“小翻提”、“单提”、“串小翻”等动作,翻起来台毯不起弓,落下轻捷无声,称得起一个“绝”字。叶盛章的“矮子功”也有独到之处,无论是“半矮子”,还是“整矮子”,走起来和平常走路一样,看不出是一种技能演出。
《三岔口》 李少春 饰 任堂惠、叶盛章 饰 刘利华
叶盛章除了在科班演习外,每天起五更到“乱葬岗子”去练翻“坟头”,他在坟头上插一把打开的雨伞,哀求一天比一天翻得高,一天比一天跨度大,这种在坟头上练出来的功夫,用在舞台上能不使不雅观众惊奇叫绝吗?
《连环套》李少春 饰 黄天霸袁世海 饰 窦尔墩叶盛章 饰 朱光祖
叶盛章出科后,相继与李少春、筱翠花、叶盛兰、袁世海等艺术家互助,演出了《三岔口》《小放牛》《巴骆和》《金石盟》《武松》《连环套》《战宛城》等传统戏,由于他技艺高超,博得“武丑大王”的美誉。40年代,叶南下与著名的盖派武生创始人盖叫天师长西席互助,演出了《三岔口》《武松》《一箭仇》《龙潭鲍骆》《赵家楼》《铁公鸡》以及《八大拿》等武戏,在三、四年间,他们辗转沪、宁、杭等十几个大中城市,轰动了江南水乡。盖、叶二人技艺博识,旗鼓相当,合营默契、珠联璧合,被不雅观众誉为“南北双雄”。1943年,叶盛章自组“金升社”,以“武丑”行当挑大梁、唱大轴子,首创京剧有史以来的先例。做为一把手的武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高超的艺术、踏实而全面的武技;第二是有一大批风格独特、能叫座的剧目;第三是应得到广大不雅观众的喜好和认可。叶盛章这时已经完备具备了这三条,第一条我就不重复了,第二条,叶盛章除全面继续前辈武丑的传统戏外,对剧目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首先他将一些传统折子戏增益首尾,成为情节完全的剧目,如《时迁盗甲》加上“大破连环马”的故事,改成《雁翎甲》;把《盗银壶》的情节扩大,改成《佛手桔》;将《五人义》丰富内容,改成《反苏州》等。其余把几出折子戏穿插在一起变成一出大戏,如将《盗王坟》《翠屏山》《巧连环》合成《金石盟》;将《嘉兴府》《四杰村落》《巴骆和》合成为《龙潭鲍骆》;将《冲霄楼》《铜网阵》《蒋平捞印》合玉成体《蒋平》等等。在创编新戏方面,他新编了《乌龙岗》《藏珍楼》《欧阳德》《智化盗冠》《白泰官》《酒丐》等戏。还主演过《水帘洞》《安天会》等猴戏。解放后,叶盛章又排演了《东方朔偷桃》《程咬金招亲》《安源大罢工》《洪湖赤卫队》等新戏。总之,由叶盛章主演或他与武生、花旦互助主演的剧目,共有六七十出之多,真可算是高产艺术家了。第三条,叶盛章由于功底好、演技精、剧目多而新颖,深受不雅观众热爱,无论南方北方,影响广泛,不雅观众除了授予上述的誉称外,还称他的艺术为'叶派'武丑。在建国前后的几年里,上海京剧舞台上,曾有过赵如泉的《彭公案》连台本戏,赵主演欧阳德,博得“老牌眼镜”的称誉;还有李瑞来的连台本戏《水泊梁山》,李主演时迁(情节与《水浒》稍有不同)同样得到不雅观众的好评,武丑戏在当时的大江南北达到了顶峰。
《酒丐》 叶盛章 饰 范大杯
纵不雅观武丑戏,大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剧中人突出一个“盗”字,有的是为了劫富济贫,有的为了显示本领,还有的为了一个军事行动,盗取仇敌的武器或瑰宝。这些戏都必须发挥“飞檐走壁”的本事,如《雁翎甲》《三盗九龙杯》《盗银壶》《智化盗冠》等戏,由于每出戏的情节和人物不同,因此偷窃的手段也不一样,叶盛章分别采取混水摸鱼、调虎离山、声东击西等多种方法。在这类戏里,不雅观众可以分别领略到他的跟斗过墙、盘轴棍、高空翻跌、垂钓取物等高难绝技;第二类人物是突出一个“残”字,个中最范例的是《打瓜园》中的陶洪,他是一位驼背又踮脚的老人,但他身手高强,为了制服偷瓜的豪杰郑子明,戏中采取了一套幽美的武打,不仅使郑子明低头认输,连不雅观众也佩服陶洪的“身手”。这便是叶盛章化丑为美的技艺,真令人叫绝。此外还有《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和《失落印救火》中的金祥瑞的瘸;《武松》中武大郎和《扈家庄》中王英的矮;《秋江》中老艄翁的老与聋等等,这些角色都有不同的残疾,但叶盛章依据不同剧情和不同人物,分别作出细腻的描写,不仅没有由于他们有残疾而丑化,反而更使人感到他们可亲、可爱。第三类人物集中突出一个'智'字,这类人物以《三打祝家庄》的乐和、《酒丐》中的范大杯以及“猴戏”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是武生、武丑两门抱的角色,但以武丑饰演为宜),这些人物在开打中以智取胜,有时还要戏弄仇敌一番,叶盛章在这类戏中均打出惊险打出诙谐,让人信服。
总之,叶盛章的武丑演技是空前的,且到目前为止还是'绝后'的。
叶盛章、张春华师徒合影
我国京剧史上第二代武丑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家张春华先生长西席了,他是叶盛章的得意学生,科班出身,从小练就一身好武功,翻、跌、腾、挪,样样精通,50年代与李和曾、张云溪等艺术家创编演出了《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猎虎记》《三盗令》等新戏,闯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还多次以《三岔口》《小放牛》《打瓜园》《秋江》《挡马》《闹天宫》等剧目出国访问,荣誉很高。但就在他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间,却遭遇了一场灾害性的'亘古未有',京剧舞台上的武丑戏绝迹了,张春华也就无用武之地了。在新期间中张春华连续为京剧奇迹做贡献,一壁仍生动在舞台上,一壁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武丑新秀。但他毕竟是越花甲奔古稀的老人了,有些高难武技是心有余而力不敷了。不过,内外行同等公认,张先生长西席对武丑行承前启后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
《三盗令》 张春华 饰 蔡庆
当前京剧奇迹已走出低谷,祖国各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不仅是京剧的主力军须生、武生、青衣、花旦、武旦等行当绚丽多彩,就连那些长期做为陪衬的小生、老旦、花脸、文丑等行当也都光彩夺目。武丑行当的现状如何呢?可说还“不尽人意”。虽然在十多年内,舞台上曾涌现过孙绍东、吴建平、年金鹏、胡小毛、叶江翔、石晓亮等精良中青年演员,都曾露过一手,就其武功技艺而论还是很博识的,但是就其艺术的深度、广度论,都无法与叶盛章、张春华比较。有的演员露面不多,个别的只是“昙花一现”。剧目范围狭窄,片段多、折子戏少,大戏没有,何谈新编剧。广大不雅观众很难欣赏到技艺全面的武丑人材。难怪如今的中青年不雅观众对叶盛章、张春华时期的大批武丑剧目是非常陌生的。
《三岔口》 张云溪 饰 任堂惠、张春华 饰 刘利华
我由衷地呼唤:京剧前辈艺术家、专家们,对当代的精良青年武丑演员要尽快创造、培养,要给予更多实践的机会;对精良的武丑传统戏要继续、挖掘、改编,其余还要创编新武丑戏。肃清京剧舞台上武丑行沉寂的局势。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涌现一两个遇上乃至超越叶盛章、张春华式的武丑艺术家。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