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重
人有三命,一为父母所生之命,二为师造之命,三为自主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师造其魂,而后自主其命。以是师者,再生父母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为师父。
圣学之重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孰继孰开,师也。承前启后,承前启后,孟役夫继往圣,开来学,万世典范也。
天下之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能责,在于务学,务学者,务经务师,然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所以为人师者,人之朱紫也,天下之朱紫也。
以是师者,关乎人之生命,关乎圣学之传承,关乎天下之太平,成人子弟则天下至德,误人子弟则天下大失落也,不可不重视而慎行。
▌第二篇 师之责
传道之责
道者,良知也。人之初,性本善,因有良知也。以是师者,顺人善性,扬其善而抑其恶,是为传道。
道者,创造也。道生一,生平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之创造,皆由人之创造而显,人之创造,与道同在,与生俱来,能生万物。以是师者,顺道而为,开人之创造,是为传道。
授业之责
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动物皆有所司,况人乎;花木司美,泥矿司器,水气司能,万物皆有所司,况人乎。工业农业商业,学业职业奇迹,世间千业万业,皆为人设,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取所需,是为业道。以是师者,因材授业,鼓之励之,以至成业,是为授业。
解惑之责
惑者,迷也。人未有不学而知者。未知而学,学而后知不敷,于是愈学,于是愈知不敷,于是愈学,旋而复始,发展之道也。以是,师者,教其不敷而解其迷也,是为解惑。
▌第三篇 师之慎
惰之慎
学子幼年好动,心性不定,未入正道,师不可惰而不严。《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严者,非怒也,非厉也,不惰也。不惰者,尽心也,必果也。
怒之慎
为人师,压力烦恼,慎勿发怒,苟若发怒,过较凡人更重。一者,学子幼年,心性薄弱,易受侵害,苟受侵害,恐终生难愈。二者,为师者一人怒而众人受,一染十,十染百,受者甚众。三者,怒则失落敬,失落敬则学子不畏不信,恐有荒学业。以是师者应忍凡人所不能忍,受凡人所不愿受,受福受福,能有大受,必有大福。
利之慎
庄子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誉),贤士尚志,贤人贵精。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师者,君子也,莫以利而教,莫以教谋利,苟以利教,苟以谋利,则失落道亦。然师亦为人,人必计利,而教诲之业,乃久利大利之业,以是师者,应以天下之久利大利而利。大利则大善,必有大庆。
▌第四篇 师之道
仁爱之道
仁者德也;爱者慈也;师者父也;弟者,子也。故为人师者,唯以父母慈爱儿女之心爱人,方可行师道于天下,古今之圣王贤师,莫不以仁爱为教之本。师以爱子之心爱人,弟子自以孝亲之心尊师,父父子子,师师弟弟,父慈子孝,师慈子尊,孝亲尊师,道在个中矣。
师范之道
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乃教之根本。博学广闻,学而时习,教而时新,因此学高,可以为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因此身正,可以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而后能得敬,得敬而后能得信。其身不正则不能得敬,不能敬则不能得信。
谦德之道
师者,勿以为师而自傲,人皆各有所长于天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曰:不耻下问。韩愈云:古之贤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又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记》云:学然后知不敷,教然后知困,知不敷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传授教化相长也。
▌第五篇 师之法
鼓励之法
气为人之能,有能而后能行,能行而后能果。以是善为师者,鼓其气,励其行。鼓者,使其动也。励者,劝其力也。动而力,力而动,愈动而愈力,愈力而愈动,周而复始,良性循焉。
勾引之法
人之创造,与生俱来,善为师者,循循然善诱人。诱者,导也;导者,致其自达创造也。创造生其造诣,造诣生其信心,信心生其动力,动力生其创造,创造复活其造诣。周而复始,良性循焉。
威严之法
威于信,严于律,不怒而威,依律而严,是为威严。威者,信也。自傲信他。信而能威,威而能敬,敬而能畏,畏而能严,严师出高徒;严者,律也。律己律人。律而能严,严而能行,行而能果,果而能成,成人子弟,方为人师。
▌第六篇 师之本
乐教之本
好为而后能恒为,好教而后能恒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好不能为之恒也。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乐教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天下英才而教诲之,师之大乐也。师乐教而弟子乐学,教乐乐,学乐乐,传授教化相长,乐在个中矣。
修身之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在修身,修身之道,在《大学》,《大学》之道即大人之道,大人之道,即修身之道,《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师者,为人师范,尤当以修身为本,修身治教行大道。
功德之本
弟子以师贵,师亦以弟子贵,古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西方耶稣役夫,释迦本师,皆因其弟子而成其德。今天下之为师者,皆当以「为天地立心,为平生易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治教,贤德桃李满天下,是为师之大功大德也。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