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

黄山市,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的黄山风景区而天下有名。
黄山原名黟山。
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仙游的传说,将黟山改名为黄山。
1987年,以境内黄山为名设地级市。

△黄山

在这里,大自然绝不惜惜,造就了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许多随处颂扬的诗篇,让黄山这座城市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让后人能够超过千年文化去领略中华之美。

诗词带你游徽州千年文化 诗情山水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这是南宋墨客赵师秀笔下的《徽州》。
原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安徽省文联原副主席唐跃解析说:

现在我们说的黄山市,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府”,往后宋、元、明、清四代一贯都叫“徽州府”。

南宋墨客赵师秀的这首《徽州》,是徽州的真实写照。
山环绕着清溪,清溪水环抱着城,用“山净水秀”来形容徽州,再得当不过。
墨客写到,白云和青绿色如樊篱的山峰只能目视,却很难画出来,再画也画不到景致这样的美。
墨客还写到,各个地方的楼台都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朗朗书声伴着星星灯火徘徊在安谧之中。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儒家入世的积极,也有道家出世的超脱,徽州俨然是一处“世外桃源”。

△黄山云雾

徽州之美,美在山、水、人、文。
诗词里的徽州,俯拾皆是美景。
曾经的徽州,是文化徽州和思想徽州,这里有全国最多的古书院,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这里有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等文化艺术形式集成的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构成走向天下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派篆刻

△徽州古建筑

新安江水画廊

如今,古徽州分属安徽省和江西省,地域被分割为安徽省黄山市、安徽省宣城市和江西省上饶市。
在古徽州,北面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境内还有“中国玄门四大名山”(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之一的齐云山。

△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古徽州六府之一的休宁县境内,今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
齐云山古称“白岳”,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
有诗赞其喷鼻香炉峰,妙曰:“山作喷鼻香炉云作烟,嵯峨玉不雅观隐千年”。
当你游览齐云山时,会创造一起有许多摩崖石刻,这些都是历代文人在这里留下的墨宝。

△齐云山喷鼻香炉峰

△齐云山喷鼻香炉亭

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唐寅,也曾来到齐云山。

唐跃说:

唐寅什么时候来过齐云山,现在不是太清楚,但他对齐云山情有独钟。
关于齐云山他写过两首诗,有一首绝句《题齐云山石室壁》: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他写齐云山高耸入云,把南来北往的大雁的旅程都隔断了,只容日月留痕。

△齐云山

唐寅,字伯虎,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
他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二十九岁时由诸生举应乡试,得第一名解元,名声大噪,故人称唐解元。
第二年,唐伯虎因牵扯科场舞弊案,被罢官为吏,从此灰心仕途,终日诗酒。
为了排解心中的忧郁,他题诗作画,游山玩水,结交朋友,写下了很多流传后世的诗篇。

摇落郊园玄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蘗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落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唐跃解析说:

这首诗叫《咏齐云山》。
从这首诗来看,唐寅这次来齐云山可能在山下住了一段韶光。
“摇落郊园玄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也便是说到了秋日他才登山的,这时候山上的树林都披上了轻霜,好似画作,天上大雁的阵形又彷佛书法家笔下的草书。
登上了齐云山,感到胸襟格外开阔,更加看重了与平民的交往,与朋侪的感情,对付钱财和名利像是过眼云烟一样,不再那么看重了。

△秋语齐云山

△秋染齐云山

被人们称为“山水画廊”的新安江,也发源于黄山市境内的休宁县。
群山环抱中,新安江顺流而下,分成数条支流穿城而过。
有人说,新安江是一条从诗词里流淌出来的江河。
一江流水,流出了江南的曼妙婉约,也流出了唐诗宋词的灵性。

△新安江风光

唐跃先容说:

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的五股尖。
新安江有两股支流,南边的支流叫率水,它发源于休宁县;北边的支流叫横江,它是从黟县白顶山发源的。
这两股支流到了屯溪区的老桥下汇合,称为渐江,习称新安江。
汇合往后,又流经歙县和绩溪县,从绩溪进入浙江省。

我们说新安江是徽商的母亲河,从前徽商都是沿着这条新安江出去做生意的,它以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结合著称于世。
现在看来,新安江两岸生态环境也特殊好,呈现为“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这样的一个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照映,构成奇丽的山水画廊。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南北朝墨客沈约这首《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开头两句写墨客泛舟新安江,看到新安江风景如此幽美,不禁发出“兹川信可珍”的感叹。
第三句中“洞澈”一词直接点出新安江的特点:至清。
第四句利用比喻修辞,凸显新安江的清澈明净。
第五、六句分别利用典故,以沧浪之水有时会浑浊和清澈的河水已经干涸,反衬出新安江水的清澈不浊、源远流长。
接下来四句抒发感怀,“纷吾”二句以反问句的形式表现自己阔别鼓噪尘世的清闲欣喜,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光彩之感。
末了两句,是墨客对京中朋友的寄语,劝诫朋友切勿贪恋名利,要保持品行的高洁。

△新安江风光

唐跃解析说:

南北朝墨客沈约的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咏唱新安江的诗歌。
在诗中,墨客详细描写了新安江的美景,赞颂了新安江的清澈,同时表达了墨客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襟怀,也劝诫他在京朋侪,希望他们能都像自己一样,保持澄澈的内心。

△新安江

如今,徽州曾经的人、物、事已渐行渐远,然而千百年来墨客笔下的徽州依然风光无限、风情万种,时时唤起人们心底的情愫。

△塔川

△西递

△宏村落

△花山谜窟

△歙县古城

碧水青山诗意浓。
近年来,随着黄山市境内塔川秋色、西递宏村落、花山谜窟、古城歙县等景点声名鹊起,黄山市的旅游资源越加多元化。
秀美瑰丽的自然风光、白墙黑瓦的徽派风情,嵌着文人墨客流传千古的佳句,黄山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纷至沓来。

来 源: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