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本日这首《清明》却用常见的词汇,写出了不一样的意蕴。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用词简单诗却不简单杜牧的清明值得所有人进修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这首诗短小精悍,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普通的措辞,写得自若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幽美、兴味隐跃。

口语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小雨纷纭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销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落。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纭:形容多。

欲销魂:形容伤感极深,彷佛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销魂:神色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一直;如此景象,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叨教。

杏花村落:杏花深处的村落落。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落”作酒店名。

一方面,墨客将蕴藉留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
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境界,并不卖力导游全景;另一壁,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所显示的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
这便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墨客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殊善于的地方。
古人曾说,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拿这首《清明》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周汝昌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01-1102 .

2、周汝昌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92-96 .